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

发布时间:2016-08-26 15:21

  本文关键词: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2年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

赵筱侠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苏北区党委(1953年前)、中共江苏省委(1953年后)和江苏省水利厅,关于治理淮河、沂沭泗水系的战略决策形成的背景,治理规划的制定,重大水利工程的上马与付诸实施,论述“大跃进”对苏北地区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以及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问题。 江苏省苏北地区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江、淮、沂沭泗三大水系的下游。自南宋年间黄河夺泗、夺淮事件发生以后,古淮河和古沂、沭、泗河的水系被打乱,失去了原有的入海出路。由于淮、沂、沭、泗诸河出水无路,位于下游的苏北地区,成为诸河泛滥的众矢之的。所以,黄河夺淮是造成苏北地区水利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本文第一章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有关治理淮河的决定,以及1949~1957年间苏北地区对淮河水系的初步治理。黄河夺淮以后,淮河因出水无路,滞蓄形成洪泽湖。洪泽湖以下,出水无路。因此,治理淮河,必须在洪泽湖上做文章。1949~1957年间,苏北地区先后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兴筑了洪泽湖的控制性工程三河闸,整治了入江水道,兴建了洪泽湖蓄洪工程,从“蓄”和“泄”两方面入手,全面解决淮河下游出路不足的问题。经过初步整治,形成了“一湖两河”的控制局面,使洪水得到了一定控制。 第三章讨论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治理沂沭泗水系的战略措施,以及导沂整沭工程的实施。沂、沭、泗河原是古淮河的支流,黄河夺泗侵占了泗河入淮的故道,使沂、沭、泗河脱离淮河水系,成为独立水系。变迁后的沂沭泗水系,亦因出水无路而频频泛滥。华东局水利部制定了导沭整沂的治理方案,开辟新沭河使沭河直接入海;又按照这一思路,自骆马湖出口嶂山闸至燕尾港入海口,开辟了新沂河,引沂河洪水直接入海。这样,沂沭泗下游有了多条入海出路,减轻了徐淮地区的防洪压力。 第四章关注里下河“锅底洼”的治理。1950年代中前期,通过整修堤防、联圩并圩、兴建沿海挡潮闸等措施,集中解决里下河洼地的内涝问题,为1960年代里下河地区的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功”与“过”两个方面,论述“大跃进”对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一方面,1958-1960年间,苏北地区兴建了一大批骨干工程,特别是“淮水北调”和“江水北调”两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将江、淮、沂沭泗三大水系沟通,实现了水源的互调互剂,奠定了全省水系的新格局;这个时期兴建的大量的水利工程,很大一部分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水利方面所开展“河网梯级化”运动,是江苏省“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场运动集中体现了“五风”的时代特征,不仅留下了很多遗留工程,更使广大的苏北农民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并为随后到来的经济困难和大饥荒埋下了隐患。 第七章紧承前文,阐述1960-1966年间,中共中央及江苏省在水利方面的调整政策。这一时期的工程重点,在于兴建续建和配套工程,以解决“大跃进”时期的遗留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这一时期苏北地区惟一的新建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水北调的源头,具有调水、灌溉、排涝、泄洪等多方面的功能。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代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即水利民工;还涉及被征地户和搬家户的动员和赔偿、安置问题。第八章就来关注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问题,包括民工的动员、组织和施工管理方式,工资标准问题,以及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与办法、水利移民的安置问题。本文提出,社会动员是水利建设的重要一环,1950年代初期苏北地区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规模大、水平高,且行之有效,是各项重大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和按时完成的保证。“大跃进”打乱了社会动员工作的正常进行,直到1960年代初期,社会动员才重新回到正轨。 综上所述,1949-1966年间,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解决的淮河下游和沂河、沭河下游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局部的水系,兴建了大量的田间沟洫工程,改变了全省的水利面貌。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自然条件的恶化,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出频发和交替发生的局面。苏北地区的水利条件虽得到根本的改善,但是洪涝灾害的威胁尚未得到彻底地解除,水旱灾害仍然是制约苏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苏北地区应当吸取以往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之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水利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V882;K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立业;刘长生;;建国初期(1949~1957)淮河流域水灾救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袁长极;;“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的山东水利[J];春秋;1998年06期

4 于文善;胡亚魁;;建国以来淮河流域水患灾害及其治理[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5 尹北直;王思明;;李仪祉与江淮水利[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4期

6 李安峰;;“大跃进”期间农田水利建设中移民和伤亡抚恤问题——以昆明为中心考察[J];古今农业;2010年02期

7 温福堂;;农田水利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J];中国农垦;1960年01期

8 高楠;;宋代用水纠纷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仲秋;施国庆;;安徽J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调查与思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冯贤亮;林涓;;民国前期苏南水利的组织规划与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频发水旱灾害的原因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施立业;刘长生;;建国初期(1949~1957)淮河流域水灾救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胡阿祥;;《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孔祥成;;“变救为助”与“以贷代赈”——1931年江淮大水农赈理念及其机制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6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7 房列曙;;谁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负责[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8 张晓丽;;20世纪50年代安徽水灾中医疗救助活动述论——以1954年淮河水灾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9 刘伯山;;徽州篁墩氏族迁徙考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10 卢勇;沈志忠;;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皓;王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4 李德楠;;治黄材料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响应[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9 董志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计划经济管理的若干问题(1953—1980)[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强;;浙江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戎丽丽;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振华;东平湖水资源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成小夏;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和谐政治关系理论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艳秋;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李应斌;三年困难时期代食品运动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卢敏;湘潭“四清”运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唐友雄;演进中的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修松,张宪平;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J];安徽史学;1998年02期

2 王先亭;治水与清政府决策程序──樊口大坝之争[J];安徽史学;1996年03期

3 吴志军;;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J];北京党史;2006年01期

4 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黑河、石羊河流域水利制度的个案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文海;林敦奎;周源;宫明;;晚清的永定河患与顺、直水灾[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6 尹钧科;论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向燕南;清代永定河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志书编纂[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章巽;元“海运”航路考[J];地理学报;1957年01期

9 乔盛西;湖北省历史上的水旱问题及其与太阳活动多年变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1963年01期

10 渠性英;;三晋水利建设“三步曲”——建国以来山西水利建设的实践与回顾[J];党史文汇;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苑书耸;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勇;高见;杨逸辉;胡乐;;关于我省农村水利建设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分析[J];江苏水利;2010年01期

2 ;加强水利建设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J];地下水;1986年02期

3 陈青松;张敦强;;丹阳市继续大搞以综合效益为中心的冬春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1990年01期

4 李锦伟;广西60~70年代水利建设的回顾[J];广西水利水电;1994年S1期

5 侯正良 ,刘占亮;任何时候也不放松抓水利——关于新形势下平度市水利建设的调查[J];中国水利;1994年03期

6 李纯杰,段世忠;老龙行雨润新市——兴平水利建设成就和设想[J];陕西水利;1994年02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水利建设内容摘要[J];四川水利;1996年04期

8 程志伟;;水利建设企业安全管理刍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06期

9 王家会;;橡胶坝工程规划设计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年06期

10 王锋;;大力弘扬仪祉精神 再掀水利建设新高潮[J];中国水利;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李先念与麻城水利建设[A];纪念李先念诞辰95周年暨视察沙洋农场5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兴明;李绍军;于亮;;面向新纪元 拓宽新思路 构筑松原市水利发展跨世纪战略框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张金鹏;李大华;孙文祥;高云峰;;现代无金属水工闸门研究[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搞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5 赵圣良;马汉祥;;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的思考[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杨正华;;地下水库的建设与管理[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吴;胡尊让;;《农政全书》的水利建设思想[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8 王世江;;序[A];第三届新疆水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韩钢;;锡林郭勒盟沙源治理水利建设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新全;;实现新疆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措施[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彦辉;[N];红河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梁坚义;[N];黄石日报;2010年

4 黑春虎 记者 宋伟;[N];延安日报;2010年

5 常新;[N];营口日报;2010年

6 记者 肖勇;[N];郴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肖青松;[N];孝感日报;2010年

8 记者 程华选 通讯员 陈文珍;[N];恩施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绍翔;[N];台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N];益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旸;水利融资的战略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陈焕娣;苏北杨树加工产业经济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许国玉;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苏明中;长江流域水利投资效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喆;国民党苏北敌后抗日游击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冯青青;苏北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娇;1945~1949年辽宁地区水利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晓娟;民国时期民政府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鹏;眉山市东坡区水利建设发展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加福;20世纪40年代甘肃河西地区水利建设[D];兰州大学;2013年

5 解诚;清代前期太湖流域水利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与可;W河综合治理项目的融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余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北的水灾及水利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文昌;唐宋时期太湖地区水利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吴恒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贾小非;河西走廊戈壁绿洲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4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