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3 12:00

  本文关键词: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大学》 2006年

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

徐长义  

【摘要】: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水电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水库移民、生态环境等难题。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政策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和综合评价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在对中国当前能源资源条件、供应结构以及未来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水电开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水电既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水库移民关系水电工程开发成败,应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好移民问题。通过加强移民机构能力建设,做好移民安置规划,增加移民投入,完善移民补偿制度,完善政策法规,实行全过程管理等措施,积极建立有益于移民的长效机制,确保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完善政策,改善措施,努力把开发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 (4)通过三峡移民投资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的实证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等方法,得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库区经济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再造,但毕竟“工程经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必须从更高层次考虑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5)提出了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的互动模式,即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统筹做好工程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的关系,以水电开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擎,从区域实际出发进行总体规划,确立适合流域特点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在国家的指导、扶持和社会各方的支援下分步实施,依托水能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将水电开发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6)提出了基于随机赋权法的水电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利用随机赋权法确定权重,与Monte-Carlo模拟结合,分析权重的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增强方法的适用性。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决策提供依据。 (7)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开发与管理模式,在政府管治层面,制定和完善有关流域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和管理监督机制;在企业项目层次,根据流域自身的特点,创新“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模式,个别较大的流域可以探索以某个较大主体为主的多主体协作开发模式。 (8)提出了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模式。针对当前中国水电开发遇到的问题,今后在水电开发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水电开发与移民利益保护双赢、水电开发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等原则,努力把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工程和富民工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水电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无论是在体制还是在政策上都应该给予必要扶持。针对当前水电开发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26.61;F426.91;F2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3
  • 1.2 研究现状13-21
  • 1.2.1 协调理论和原理13-14
  • 1.2.2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14-15
  • 1.2.3 水电项目的特征15-19
  • 1.2.4 水电项目综合评价19-21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21-24
  • 第二章 水电开发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4-55
  • 2.1 引言24
  • 2.2 中国能源资源基本状况24-29
  • 2.2.1 能源概述24-25
  • 2.2.2 中国常规能源资源状况25-27
  • 2.2.3 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27-29
  • 2.3 中国和世界能源发展状况29-36
  • 2.3.1 世界能源发展状况29-30
  • 2.3.2 中国能源发展状况30-35
  • 2.3.3 中国电源发展状况35-36
  • 2.4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和供给情况36-39
  • 2.4.1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36-37
  • 2.4.2 中国能源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37-39
  • 2.5 中国水电资源概况39-46
  • 2.5.1 中国水能资源总量39-40
  • 2.5.2 中国水能资源特点40-41
  • 2.5.3 中国水电发展状况41-45
  • 2.5.4 及早、优先开发水电是世界各国的基本经验45-46
  • 2.6 加快水电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6-49
  • 2.6.1 加快水电开发的必要性46-48
  • 2.6.2 加快水电开发的可行性48-49
  • 2.7 中国水电开发的情景分析49-53
  • 2.7.1 水电开发缓慢造成的损失49-51
  • 2.7.2 加快水电开发带来的收益51-53
  • 2.8 本章小结53-55
  • 第三章 水电开发中移民和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55-68
  • 3.1 引言55
  • 3.2 水库移民问题的对策研究55-59
  • 3.2.1 当前水库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55-56
  • 3.2.2 水库移民对策研究56-59
  • 3.3 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59-66
  • 3.3.1 水电开发的正面环境效益59-60
  • 3.3.2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60-62
  • 3.3.3 关于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62-64
  • 3.3.4 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64-66
  • 3.4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的互动模式68-91
  • 4.1 引言68
  • 4.2 移民投资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68-85
  • 4.2.1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69-72
  • 4.2.2 三峡库区10 年来社会发展状况分析72-74
  • 4.2.3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74-81
  • 4.2.4 三峡移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81-83
  • 4.2.5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3-85
  • 4.3 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的互动模式85-89
  • 4.3.1 当前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互动方面存在问题85-86
  • 4.3.2 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模式86-89
  • 4.4 本章小结89-91
  • 第五章 基于随机赋权法的水电项目综合评价91-109
  • 5.1 引言91-92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92-93
  • 5.3 评价指标的量化93-95
  • 5.3.1 定量指标的量化93-94
  • 5.3.2 定性指标的量化94-95
  • 5.4 指标权重的确定95-97
  • 5.4.1 常用的权系数的确定方法95-96
  • 5.4.2 随机赋权法96-97
  • 5.5 评价指标合成技术97
  • 5.6 综合评价算法97-98
  • 5.7 工程实例98-107
  • 5.7.1 乌东德水电站概况98-104
  • 5.7.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4
  • 5.7.3 评价指标量化104-105
  • 5.7.4 权重确定的随机赋权法105-106
  • 5.7.5 评价方案106-107
  • 5.7.6 评价结果分析107
  • 5.8 本章小结107-109
  • 第六章 流域开发模式与管理体制109-127
  • 6.1 引言109
  • 6.2 流域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109-117
  • 6.2.1 区域开发理论109-111
  • 6.2.2 经济利益机制111-114
  • 6.2.3 区域管治理论114-115
  • 6.2.4 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15-117
  • 6.3 国外流域开发管理模式概况及其启示117-121
  • 6.3.1 美国田纳西河流城开发的成功经验117-119
  • 6.3.2 国外流域开发管理体制119-120
  • 6.3.3 国外流域管理模式的启示120-121
  • 6.4 中国流域开发模式和管理体制探讨121-125
  • 6.4.1 建立并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121-122
  • 6.4.2 制定和完善有关流域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体系122
  • 6.4.3 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122-125
  • 6.5 本章小结125-127
  • 第七章 水电协调开发战略分析127-148
  • 7.1 引言127
  • 7.2 战略环境分析127-131
  • 7.2.1 外部环境127-130
  • 7.2.2 内部环境130-131
  • 7.3 战略目标分析131-133
  • 7.4 战略对策分析133-147
  • 7.4.1 水电协调开发模式133-136
  • 7.4.2 体制保障136-138
  • 7.4.3 政策支持138-147
  • 7.5 本章小结147-148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48-153
  • 参考文献153-162
  •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62-163
  • 致谢16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猛;马勇;;解读酒店地产项目的投资策略[J];建筑经济;2011年08期

    2 熊妮君;高鸿;;浅谈住宅区复合型地产开发模式——以防城港市某房地产项目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7期

    3 白长波;;关于四川岷江航电项目开发及融资方案的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4 陈江妹;陈仉英;肖胜和;刘伟斌;;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4期

    5 苏雅;吴伟强;;共同沟建设的属性与开发模式[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7期

    6 汤艳艳;;安徽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开发模式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丁枢;;水利旅游资源分类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2011年14期

    8 华梦圆;王雪芹;;基于经济学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开发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9 赵伟强;陈丽;;开元地产 让地产与酒店产业“比翼双飞”[J];城市开发;2011年12期

    10 谭越;王春升;陈国龙;;可移动生产储油平台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造船;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卓;彭小月;;刍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之路[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姚恭平;高世华;;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探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丰国;;对烟台市会展旅游开发问题的几点思考[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4 田培学;余广学;慕强;;论京九铁路沿线农业“一优双高”开发模式[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伟;;辽宁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坦坦;运迎霞;;基于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产业园区规划研究——以河南省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房超;陈贵峰;孙铭伟;;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对比及开发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于天福;郑辽吉;;辽宁观光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9 郑芳;饶传坤;;城郊土地开发模式与建设强度优化解析——以杭州市城西塘北地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铁宁;段莹;裴帅;;基于并行环境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研究[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钧 实习生 郭欣欣;[N];重庆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春莲;[N];证券日报;2010年

    3 记者 陈楠;[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4 李晓辉 邢佰英;[N];中国水利报;2010年

    5 记者秦庚;[N];国际商报;2010年

    6 记者 王岗;[N];平顶山日报;2010年

    7 詹铃;[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记者 郭奕涵;[N];北京商报;2010年

    9 记者 程华选 通讯员 张海英 邱云圣;[N];恩施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崔宏薇;[N];机电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长义;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方怀龙;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吴耀宇;城市森林景区生态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培义;电视媒体数字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江文荣;涠洲11-4N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油藏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8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古夫(Goufo Yemtsa);小水电建设项目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纪丽娟;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市场导向在森林公园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马振红;基于Linux的嵌入式网关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5年

    3 冯小叶;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多琦;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鹏;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赵旭东;青海西部化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赵静;我国贫困县域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李强;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刘静江;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