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02 01:17
本文关键词: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河流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扩大,加之乡镇企业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加剧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农村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下降。而我国水源地多处于农村地区,农村的水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我国2015年4月2日出台的“水十条”特别强调要从源头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广水生态修复示范适用技术。因此,针对农村河道特性,对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双阳河等五条农村河流的断面形式、岸坡情况、水质状况、污染来源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农村河道的特点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村河道的特性,提出了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从结构形态设计、河道岸坡治理和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对农村河道结构形态的蜿蜒性、浅滩-深潭序列和横断面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吉林省双阳河黑顶子段治理工程。首先将治理段根据河道状况和周围环境进行分区,然后用罗氏法计算不同区段的设计洪水,最后在满足防洪标准的条件下,对不同区段的河道纵横断面进行设计,构建出生态化的河道结构形态。在分析和总结生态护岸与传统护岸的区别、生态护岸类型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护岸优选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护岸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态护岸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黑顶子河治理工程为例,设计出农村河道适宜的阶梯石笼插枝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木桩+抛石护岸、石笼挡墙护岸、半干砌石护岸及棕纤维生态垫护岸等多种生态护岸形式,从中选择出最优的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岸坡的生态治理提供指导和依据。此外,本文针对水源地上游农村河道提出利用生态渠、人工湿地、生态池、生态浮床、微生物载体箱等多种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水质净化系统来修复污染水体的方法,并编制该方法的实地实验方案。
【关键词】:农村河道 生态治理 模糊层次分析 护岸优选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8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4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1-13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3-14
-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技术路线15-16
- 2 农村河道特性分析及生态治理方法研究16-30
- 2.1 农村河道特性分析16-23
- 2.1.1 农村河道现场调查16-19
- 2.1.2 农村河道的特点19
- 2.1.3 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9-23
- 2.2 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原则23-24
- 2.3 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法24-29
- 2.3.1 结构形态设计24-27
- 2.3.2 河道岸坡治理27-28
- 2.3.3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3 农村河道结构形态的生态治理研究30-44
- 3.1 工程概况30-33
- 3.1.1 水文气象31
- 3.1.2 地质状况31-32
- 3.1.3 社会经济32-33
- 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3
- 3.3 治理规划方案分区33-36
- 3.4 设计洪水推求36-39
- 3.4.1 洪水特性分析36
- 3.4.2 区间洪峰流量计算36-39
- 3.4.3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39
- 3.5 结构形态设计39-43
- 3.5.1 蜿蜒性设计39-41
- 3.5.2 浅滩-深潭序列构建41
- 3.5.3 横断面设计41-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4 农村河道岸坡的生态治理研究44-61
- 4.1 生态护岸概述44-46
- 4.1.1 生态护岸与传统护岸的区别44-45
- 4.1.2 生态护岸类型和特性分析45-46
-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护岸优选模型46-50
- 4.2.1 建立指标体系47-48
- 4.2.2 构造判断矩阵48-49
- 4.2.3 一致性检验49
- 4.2.4 构造模糊评价矩阵49-50
- 4.2.5 综合评价50
- 4.3 生态护岸设计50-60
- 4.3.1 生态护岸形式设计50-54
- 4.3.2 生态护岸形式优选54-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5 农村河道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61-70
- 5.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61-63
- 5.1.1 研究思路61-62
- 5.1.2 技术路线62-63
- 5.2 实验地点选取63-64
- 5.2.1 实验地点位置63-64
- 5.2.2 实验位置优势64
- 5.3 实验方案编制64-67
- 5.3.1 水质调查64-65
- 5.3.2 实验方案65-67
- 5.3.3 净化机理67
- 5.4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67-69
- 5.4.1 水质采样方法67-68
- 5.4.2 水质检测方法68-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5-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志兰,廖日红,楼春华,胡秀琳,孟庆义;城市河流面源污染控制技术[J];北京水利;2005年04期
2 刘昌明;地理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21世纪展望[J];地理学报;1994年S1期
3 冯子元,黎泽,张延军;“生态绿篱加固工程”的新型材料——香根草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06期
4 姜巍巍,贾亚洲;数控机床用户满意度信息处理[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5 饶胜;;生物及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7年04期
6 戴琰琦;;基于模糊层次的商标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11期
7 陈海波;网格反滤生物组合护坡技术在引滦入唐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林林;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良平;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