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水工学应用
本文关键词: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水工学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显,以防洪为主的传统治水模式已无法应对这些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生态治水的发展状况,结合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实际,确立了以“生态水工学原理”“水工程与水文化”及“河流生态调度”等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工程实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条件下,河道生态性治理突出了“综合”的治理。在治理中模拟天然河流形态,人为创造多种近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生物、生态措施,改善河道水质;结合周边城市发展状况,建设自然优美和谐的滨水景观等。实施河道近自然综合治理,在提高防洪排水能力的同时,可以为生物栖息繁殖创造环境,为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当地水环境,恢复失衡的生态系统。同时,将水工程与水文化的理念蕴含其间。利用肖太后河独特的历史地位,设计符合辽代历史文化的沿河景观绿地亲水设施。赋予河道生命的思想,不仅带给人们一种精神层次的渲染,而且强化了城市特色。本论文在分析河道生态需水量的基础上,确定沿河闸坝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闸坝运行调度,实行生态型水量调度。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设置与湿地结合的雨污截流系统,在雨水收集和入河污水处理工程中,通过人工渗滤湿地的设计,还河水以自然,洁净的本质,体现了“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在肖太后河河道综合治理设计工作中,从项目设计理念到工程具体实施,时刻紧扣生态环境治理主题,将传统型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生态绿色型的工程建设方式,不折不扣的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融入到了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在保证工程建设完工后能够正常运行的大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河道生态设计、工程与文化融合理念以及生态调度、生态施工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肖太后河的水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域和河道的生态状况,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新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工程措施进行探讨、对于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对于今后北京市乃至全国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示范与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堤岸 河流生态调度 水工程与水文化 生态水工学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2;TV8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9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4
- 1.2.1 肖太后河水系概况11-12
- 1.2.2 工程背景12
- 1.2.3 工程现状及治理必要性分析12-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4 研究方法17
- 1.5 论文结构安排17-19
- 第2章 工程任务、规模、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19-22
- 2.1 工程任务19
- 2.2 工程的规模19-20
- 2.2.1 治理的范围19
- 2.2.2 工程等级19
- 2.2.3 工程内容19-20
- 2.3 设计原则20
- 2.4 指导思想20-22
- 第3章 肖太后河的生态化治理方案22-50
- 3.1 本章导论22-24
- 3.2 方案比较24-26
- 3.3 河道平面设计26-30
- 3.3.1 规划方案26-27
- 3.3.2 设计方案27-30
- 3.4 河道的纵、横断面设计30-35
- 3.5 设计水位35-38
- 3.6 改善水质工程38-45
- 3.7 河道景观绿化工程45-50
- 3.7.2 河道景区设计48-49
- 3.7.3 种植规划49-50
- 第4章 肖太后河生态调度方案的建立和应用分析50-73
- 4.1 本章导论50-51
- 4.2 满足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方案51-54
- 4.2.1 肖太后河闸坝基本现状51-52
- 4.2.2 现代生态调度新型准则52-54
- 4.3 闸坝设计54-71
- 4.3.1 橡胶坝设计54-55
- 4.3.2 闸室设计55-71
- 4.4 改建后肖太后河新型闸坝调度准则71
- 4.5 肖太后河生态调度方案71-73
- 第5章 肖太后河沿河雨水口的生态设计73-79
- 5.1 本章导论73-74
- 5.2 沿河雨水口设计原则74-75
- 5.3 渗滤湿地的设计75
- 5.4 各段雨水口布置75-79
- 5.4.1 四环路至改建小武基中大车桥76
- 5.4.2 改建小武基中大车桥至人工湖面终点76
- 5.4.3 规划改线段 -本期维持现状河道76-77
- 5.4.4 现状外环铁路方涵至规划老君堂路77
- 5.4.5 规划老君堂路至孔家井橡胶坝77
- 5.4.6 孔家井橡胶坝至五环路77-78
- 5.4.7 五环路至改建孙家坡闸桥78
- 5.4.8 改建孙家坡闸桥至马家湾闸78-79
- 第6章 肖太后河治理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研究79-88
- 6.1 本章导论79-80
- 6.2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80-81
- 6.2.1 大气环境污染源分析80-81
- 6.2.2 水环境污染因素分析81
- 6.2.3 声环境污染因素分析81
- 6.2.4 固体废弃物污染因素分析81
- 6.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1
- 6.3 环境保护设计81-85
- 6.3.1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81-83
- 6.3.2 大气质量保护83-84
- 6.3.3 噪声防治84
- 6.3.4 生活垃圾处置84
- 6.3.5 人群健康保护84-85
- 6.3.6 施工期环境监测85
- 6.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85-86
- 6.4.1 环保管理85
- 6.4.2 环境监理85-86
- 6.5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86-88
- 6.5.1 项目建设区86
- 6.5.2 直接影响区86
- 6.5.3 水土流失形式及水土流失量分析86
- 6.5.4 水土保持措施86-87
- 6.5.5 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87
- 6.5.6 水土保持监测87-88
- 第7章 结论88-90
- 参考文献90-95
- 致谢95-9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茹;;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5期
2 李兴德;颜宏亮;马静;李浩宇;;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8期
3 吴智洋;韩冰;朱悦;;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陈风琴;耿福源;赵莹;史秀娟;;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5 汪秀丽;;浅议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电力科技;2010年01期
6 廖先容;王翠文;蒋文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天津科技;2009年06期
7 胡静波;;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8 姜正实;麻俊仁;;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水利;2008年12期
9 赵润江;师卫华;赵辉;;城市护岸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现代园艺;2008年09期
10 夏军;赵长森;刘敏;王纲胜;张永勇;刘玉;;淮河闸坝对河流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以蚌埠闸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赫晓磊;山丘区生态河道设计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杜良平;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蔡晔;平原地区城市内河河道结构与水质恢复关系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颜兵文;长株潭湘江河岸带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水工学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