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它们的关联性、协调程度以及协调控制对于区域整体发展、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背景,对该省2003~2011年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并根据实际需求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协调性评价模型,评价了研究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在协调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已有的用水分布与产业分布特点寻找优化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建立了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控制模型,并以山东省2003~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山东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总用水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工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持续增长。(2)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现有的协调度模型,通过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分析,山东省2003~2011年数据显示,山东省三产产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对应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近期内呈现在小范围内波动,且波动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上升趋势。(3)在研究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评价时,以用水结构偏优度与产业结构偏优度综合成为一个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即协调度(H)。以山东省为例,计算分析其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协调度,山东省2003~2011年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山东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仍处不协调等级。(4)依据物理解析式协调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控制模型。基于区域发展规划与区域用水分布与产业分布特点,寻找出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结合优化算法对优化目标函数求解。结果表明,取N=3,令H≥0.5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对应的用水比重与产值比重调整为,在用水比重中,需增加用水比重的产业部门有第三产业部门,并适当减少第一产业部门的用水比重,在产值比重中,需加大第三产业部门,适当降低第一产业部门。
【关键词】:用水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评价 协调控制 山东省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TV213.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4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17-22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2-24
- 1.4.1 主要研究内容22
- 1.4.2 研究方法22-24
- 第二章 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分析24-34
- 2.1 研究区域概况24-25
- 2.1.1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4
- 2.1.2 社会经济概况24-25
- 2.2 用水结构变化分析25-31
- 2.2.1 水资源概况25-28
- 2.2.2 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28-30
- 2.2.3 用水结构变化分析30-31
- 2.3 产业结构变化分析31-33
- 2.3.1 数据收集和处理31-32
- 2.3.2 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32-33
- 2.4 小结33-34
- 第三章 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评价模型34-45
- 3.1 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概念34-35
- 3.1.1 用水结构概念34-35
- 3.1.2 产业结构概念35
- 3.2 协调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35-38
- 3.2.1 协调评价研究思路36
- 3.2.2 协调评价主要研究方法36-38
- 3.3 建立基于物理解析式的协调评价模型38-41
- 3.3.1 协调指标的选取38-40
- 3.3.2 评价标准的确定40
- 3.3.3 协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0-41
- 3.4 实证分析41-43
- 3.4.1 研究地区与数据41
- 3.4.2 结果与讨论41-43
- 3.5 小结43-45
- 第四章 基于物理解析式协调评价的反向控制模型45-55
- 4.1 控制理论基础45-46
- 4.1.1 控制理论研究思路45
- 4.1.2 控制理论研究的类别45-46
- 4.2 协调控制模型及变量的选取46
- 4.2.1 协调控制模型建立思路46
- 4.2.2 模型变量的选取46
- 4.3 协调控制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6-52
- 4.3.1 协调控制模型的建立46-47
- 4.3.2 模型约束条件的选取47-51
- 4.3.3 协调控制模型的求解51-52
- 4.4 分析讨论52-55
- 4.4.1 优化目标函数求解52-54
- 4.4.2 调控对策54-5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玲;李宗礼;于静洁;;宁波市用水结构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9期
2 马黎华;康绍忠;粟晓玲;;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1期
3 潘雄锋;刘凤朝;郭蓉蓉;;我国用水结构的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0期
4 粟晓玲;赵晨;马黎华;;关中地区近20年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5期
5 王小军;张建云;贺瑞敏;王炎灿;;区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6 刘晓霞;解建仓;;山西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J];系统工程;2011年04期
7 王翔;;广东省流域用水结构系统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8 许士国;吕素冰;刘建卫;张世博;张柏良;;白城地区用水结构演变与用水效益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4期
9 赵菲菲;刘东;于苗;于新伟;;建三江分局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10 蒋桂芹;于福亮;赵勇;;区域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度评价与调控——以安徽省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磊;林启才;孟小宇;李怀恩;;关中地区用水结构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马德明 通讯员 孙雪峰;我省用水结构呈现“三增一少”趋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孙雪峰;河北用水结构呈现“三增一少”[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记者 俞亚军 郑秋丽;北京用水结构发生变化[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佳;北京:以用水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N];经济日报;2009年
5 民革界政协委员 葛伊均;我市极度缺水 用水结构亟待调整[N];洛阳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慧;北京:产业升级做足“水”文章[N];光明日报;2009年
7 特派两会记者姚建;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水利厅副厅长董新光:调整用水结构 保护水资源[N];中国黄金报;2011年
8 省水利厅厅长 许文海;抗旱工作要努力实现“以抗为主”到“防抗并举”的转变[N];甘肃日报;2007年
9 魏晓鹏;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强水资源监管[N];人民代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黎华;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的数据驱动模拟及缺水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9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