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感潮河网城市地区雨洪调控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方感潮河网城市地区雨洪调控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化进程中,浅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导致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除,引发了一系列城市内涝问题。大部分城市中心老城区因为建筑密度过大或早期管网规划混乱而无法实行彻底的雨污分流改造,每逢雨季,初期冲刷作用引发的初雨污染格外严重。面对严峻的污染问题和城市内涝形势,需要改变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的雨洪调控技术。雨洪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了深层隧道技术和低影响开发技术,前者通过修建在地下深处具有大储存空间的管道对地表“多余”水体进行暂时储存,减轻浅层排水系统的压力以避免内涝和溢流污染发生,后者是基于“源头控制”理念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城市下垫面条件,在地表产流过程中减少降雨径流量并截留污染负荷。东濠涌深隧工程试验段是国内首个为了解决东濠涌流域内的初雨污染问题、减轻河道防洪排涝压力而修建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本论文通过构建出适用于东濠涌流域的城市雨洪模型,模拟深隧系统在遭遇不同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工况时所采取的运行调度规则,分析深隧系统对流域洪涝灾害的缓解程度和对初期雨水的截污效果,为推进深隧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此外,本论文还基于流域现状用地类型等实际情况,对流域采取一系列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分析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后研究区域的产流和产污变化,对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分析了东濠涌流域的防洪排涝压力和污染现状,了解了国外深层隧道技术的应用情况,认为深隧工程在已建成的城市中心老城区,尤其是东濠涌流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对深隧系统运行和调度模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论述,可为其他城市建设深隧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2)对东濠涌流域进行概化分析,利用SWMM建立城市雨洪模型,模拟并评价了不同频率设计暴雨下深隧所应采取的合理调度工况,得出其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涝灾害并具有较好截污效果的结论。3)模拟并评价了东濠涌流域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后的流域产流产污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低影响开发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流域产流峰值和推迟峰值时间,并且对污染负荷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
【关键词】:SWMM 雨洪模型 深隧系统 初雨污染 低影响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2;TV21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20
- 1.2.1 雨洪模型13-15
- 1.2.2 深层隧道技术15-17
- 1.2.3 LID措施17-20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城市雨洪模型概述22-34
- 2.1 SWMM模型结构与功能22-28
- 2.2 深隧技术28
- 2.3 LID措施28-34
- 第三章 研究区域现状及雨洪模型构建34-43
- 3.1 研究区域概况34-39
- 3.1.1 广州市暴雨内涝现状34
- 3.1.2 地理位置34-35
- 3.1.3 气象水文35-37
- 3.1.4 防洪排涝现状37-38
- 3.1.5 溢流污染现状38-39
- 3.2 现状雨洪模型构建39-43
- 第四章 深隧系统的效能和量化评价43-80
- 4.1 深隧系统概况43-46
- 4.2 深隧系统调度规则46-48
- 4.3 深隧系统运行效能分析48-75
- 4.3.1 污染负荷49-50
- 4.3.2 设计暴雨50-51
- 4.3.3 遭遇 0.2 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51-56
- 4.3.4 遭遇 0.5 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56-61
- 4.3.5 遭遇1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61-66
- 4.3.6 遭遇2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66-70
- 4.3.7 遭遇5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70-74
- 4.3.8 遭遇10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74-75
- 4.4 深隧系统综合效能分析75-78
- 4.5 小结78-80
- 第五章 LID措施效能量化评价80-110
- 5.1 LID措施特征参数80-82
- 5.2 LID措施初选及设置82-85
- 5.2.1 用地类型分析82-83
- 5.2.2 LID措施布设83-85
- 5.3 LID措施效能量化评价85-108
- 5.3.1 遭遇 0.2 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85-88
- 5.3.2 遭遇 0.5 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88-92
- 5.3.3 遭遇1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92-95
- 5.3.4 遭遇2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95-99
- 5.3.5 遭遇5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99-104
- 5.3.6 遭遇10年一遇1小时设计暴雨104-108
- 5.4 小结108-110
- 结论与展望110-112
- 参考文献112-11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6-117
- 致谢117-118
- 附件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2 殷杰;尹占娥;王军;许世远;陈振楼;;基于GIS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3 吴险峰,刘昌明;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4 冯艳杰;肖建华;;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5期
5 何流;陈文淼;张超;;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6 赵冬泉;王浩正;佟庆远;盛政;陈吉宁;;数字排水技术的发展与内核技术介绍[J];给水排水动态;2008年04期
7 岑国平,詹道江,洪嘉年;城市雨水管道计算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1993年01期
8 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4期
9 冯良记;张明亮;;城市排水管网明满过渡流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23期
10 胡爱兵;任心欣;俞绍武;丁年;;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机制思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玲;流域水文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苗展堂;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基于GIS的广州市新河浦社区城市雨洪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付军;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水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赫婧;城市雨水管网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徐一茗;基于SWMM的巢湖市老城区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6 祁继英;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江晔;截流干管截流倍数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陈守珊;城市化地区雨洪模拟及雨洪资源化利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王志标;基于SWMM的棕榈泉小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沈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健康状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南方感潮河网城市地区雨洪调控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