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北京山区洪沟道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0:01

  本文关键词:北京山区洪沟道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7·21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体现出北京山区山洪预警的欠缺,威胁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技术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沟道长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系数、地形起伏度、沟道比降、坡度和植被盖度等指标对北京山区小流域沟道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了北部山区和西南山区的山洪沟道特征。继而,在山洪危险度评价和山洪预警模型构建两方面开展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技术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山洪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山区386条小流域进行山洪危险度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分级,绘制北京山区山洪危险度划分图。另外,针对北京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选用恰当的产流模型建立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通过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量预报,预测是否可能会发生山洪灾害。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征指标的分析可知,较北部山区而言,西南山区小流域普遍规模较小,形状更近于圆形,比降、起伏度和坡度更大,植被覆盖度更小,体现出西南山区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更高,但同时,在北部山区也存在一些山洪易发区。(2)本文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北京山区山洪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与历史实际山洪活动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后可知,该体系可以较为准确的体现各流域发生山洪灾害的难易程度,与历史资料吻合。(3)本文建立了基于垂向混合模型的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通过实际降雨和洪水资料的应用和检验,确定本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出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并能正确判定流量是否会因为超越安全流量而发生山洪灾害。
【关键词】:北京 山洪沟道特征 危险度评价 预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6.616;TV8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4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8-14
  • 1.3.1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8-9
  • 1.3.2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9-12
  • 1.3.3 山洪预警方法12-14
  • 2 研究区概况14-17
  • 2.1 北京山区概况14-15
  • 2.1.1 地形地质14
  • 2.1.2 气象水文14-15
  • 2.1.3 植被土壤15
  • 2.2 典型小流域概况15-17
  • 2.2.1 漫水河站以上流域16
  • 2.2.2 蛇鱼川小流域16-17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18
  •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17
  • 3.1.1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征分析17
  • 3.1.2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技术研究17
  • 3.2 技术路线17-18
  • 4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征分析18-28
  • 4.1 山洪沟道特征指标及其获取18-20
  • 4.1.1 沟道获取18-19
  • 4.1.2 山洪沟道属性指标19
  • 4.1.3 指标获取19-20
  • 4.2 山洪沟道特征指标分析20-28
  • 4.2.1 流域面积20-21
  • 4.2.2 沟长21-22
  • 4.2.3 沟道比降22-23
  • 4.2.4 流域形状系数23-24
  • 4.2.5 地形起伏度24-25
  • 4.2.6 坡度25-26
  • 4.2.7 植被覆盖度26-28
  • 5 北京山区山洪危险度评价28-34
  • 5.1 评价指标的选取28
  • 5.2 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8-30
  • 5.3 评价结果分析30-34
  • 6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构建及检验34-45
  • 6.1 模型构建34-40
  • 6.1.1 模型简介34-35
  • 6.1.2 产流模型35-37
  • 6.1.3 汇流模型37-40
  • 6.1.4 安全流量40
  • 6.2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验证40-45
  • 6.2.1 数据获取40
  • 6.2.2 洪水评价标准40-41
  • 6.2.3 验证结果41-45
  • 7 结论与讨论45-46
  • 7.1 结论45
  • 7.2 讨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表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属性指标表49-58
  • 个人简介58-59
  • 第一导师简介59-60
  • 第二导师简介60-61
  • 获得成果目录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为民;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山地研究;1994年03期

2 林超,李昌文;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J];地理学报;1980年03期

3 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一章 长城关隘军事文化[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4期

4 许焕林;浅论北京山区的治理与开发[J];北京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5 申元村;北京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山区建设问题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5年04期

6 曾凌云;王钧;王红亚;;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贺年;余新晓;;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分析[J];山地学报;2012年05期

8 李双才,孔亚平,符素华;北京山区植被盖度季节变化规律模拟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王贺年;余新晓;李轶涛;;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J];山地学报;2011年06期

10 田至美;山地型郊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探讨——以北京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一章 长城关隘军事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2 穆松林;;北京山区沟域密度评价与沟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3 田至美;;山地型郊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探讨——以北京山区为例[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4 史亚军;唐衡;黄映晖;王有年;;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特征及模式初探[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5 田志会;郑大玮;郭文利;赵新平;王志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柯敏;;北京山区产业转型的低碳生态效益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六章 古寺名刹宗教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8 王岗;;《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课题综述[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9 王岗;;北京山区各区县历史文化资源系列调研报告之六 延庆[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10 ;提要内容[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宝泉;“沟域经济”成为北京山区发展新亮点[N];农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锐;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新增耕地近八千亩[N];农民日报;2008年

3 刘浦泉 宗焕平;北京山区创出“沟域经济”[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庆国;北京山区搬迁工作效益显著[N];农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弘仁;“沟域经济”:北京山区发展的新模式[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记者 陈弘仁;“沟域经济”有望成为北京山区发展新模式[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袁文芝;妙峰山玫瑰咋比凤凰岭的值钱[N];科技日报;2005年

8 记者 寇亚琴;北京山区筑起绿色屏障[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中国林科院副研究员 李国猷 中国林科院高级工程师 周润海;北京山区低产林(地)经济与生态价值[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王胜男 佟永宏;10年治荒,北京山区崛起绿色屏障[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威;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红;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赵勃;北京山区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念北;北京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宋瑶;北京山区洪沟道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郑春慧;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芝歌;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冠层水碳耦合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陈慧新;北京山区主要树种光合蒸腾与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张峰;北京山区风景游憩林健康经营效果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山区洪沟道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2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