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巨型混凝土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工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2:14

  本文关键词:巨型混凝土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工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位于莱州市玉泰街黄河灌渠主干渠中的箱涵桥,座落在300mm厚的人工夯填砂砾石地基上。C25垫层与地基之间铺设有一层300g/m2土工布,箱涵底板南北向中心处设有40mm-30mm-20mm宽的V形横向通长伸缩缝,将箱涵底板分成对等两大单元而不是整体底板。箱涵底板施工完毕后,发现箱涵底板中心北端往西偏离5°,南端往东偏离5°,如果旋转移动至渠道中心重叠的话,箱涵两端最远点分别往东往西各水平弧形移位2310 mm。本文针对分体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工程,研究了采用油缸直接顶推钢筋混凝土箱涵底板剪切与砂砾地基层间结合面的摩擦理论,分析计算箱涵底板与地基土之间的工程摩擦系数和抗剪强度,设计经济适用的临时钢筋混凝土反力墙结构,巧妙利用V形伸缩缝的横向断开条件研制协同装置,以达到约束分体箱涵底板同步旋转位移目的;同时,利用监测仪器监测和采集箱涵底板旋转过程中底板位移变化、反力墙位移变化、反力墙背面土体墙受压变形以及整个过程中协同装置自身产生的变形以及两块底板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信息,详细分析了箱涵底板和反力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经工程研究表明,平面摩擦式位移技术与现有移位技术比较,能够节省大量的托盘、轨道、中间滚轴、减摩垫等施工辅助结构的设置和消耗性投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施工工艺简单便捷。平面摩擦式移位技术的工程研究和应用成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既有建筑物移位技术。对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城市具有现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平面摩擦式移位技术主要用于:(1)既有建筑物原定位功能丧失,通过移位(含水平移位、旋转移位等)改正“失态”以维持继续正常使用或为适应新规划将“占位”的既有建筑物移位至指定区域以避免不必要的拆除;(2)该技术可以扩展到不是板式基础结构但经过改造形成整体性较好的近似板式基础的体量不是太大、移动距离不太远的需要“挪位”的建构筑物。(3)不适宜应用在巨重荷载、高层建筑或移位距离过长的建构筑物中。
【关键词】: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 摩擦理论 协同装置 监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5.4;TV672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课题来源12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2.1 研究背景12-13
  • 1.2.2 研究目的13-14
  • 1.2.3 研究成果应用14
  • 1.2.4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14
  • 1.3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14-21
  • 1.3.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14-16
  • 1.3.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16-21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1-22
  • 1.4.1 学术构想与基本思路21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21
  • 1.4.3 技术路线21-22
  • 1.4.4 可行性分析22
  •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22-23
  • 1.5.1 研究目标22
  • 1.5.2 研究的创新点22-23
  • 第2章 分体箱涵底板摩擦移位工程概况23-31
  • 2.1 工程介绍23
  • 2.2 工程地区水文地质条件23-28
  • 2.2.1 工程地区自然气候23-24
  • 2.2.2 工程地区地质构造24
  • 2.2.3 工程地区水文地质24
  • 2.2.4 工程地区场地土评价24-26
  • 2.2.5 土层承载力26-27
  • 2.2.6 地震27-28
  • 2.2.7 结论28
  • 2.3 工程施工特点28-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分体箱涵底板移位的理论分析与计算31-52
  • 3.1 建立分体箱涵底板移位模型31-38
  • 3.1.0 钢筋混凝土模型31-32
  • 3.1.1 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32-33
  • 3.1.2 Mohr-Coulomb塑性模型33-36
  • 3.1.3 Drucker-Prager模型36
  • 3.1.4 分体箱涵底板-垫层-地基三维模型36-38
  • 3.2 力学分析38-42
  • 3.2.1 主要参数38
  • 3.2.2 箱涵底板与砂砾垫层的抗剪强度38-39
  • 3.2.3 推力计算39-40
  • 3.2.4 推力分力计算40-41
  • 3.2.5 推力对底板伸缩缝的影响41-42
  • 3.3 顶推仪器的研制42-45
  • 3.3.1 液压控制装置及原理42-43
  • 3.3.2 液压系统43-45
  • 3.4 反力墙设计45-48
  • 3.4.1 反力墙面积45
  • 3.4.2 反力墙配筋设计45-46
  • 3.4.3 反力墙有限元分析46-48
  • 3.5 协同装置设计48-51
  • 3.5.1 设计参数48-49
  • 3.5.2 协同装置三维模型49-50
  • 3.5.3 装置承载力设计50-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分体箱涵底板移位理论的工程应用52-69
  • 4.1 施工方法与技术52
  • 4.1.1 施工方法52
  • 4.1.2 技术难题52
  • 4.2 施工监测52-68
  • 4.2.1 监测原理52-54
  • 4.2.2 监测点布置54-55
  • 4.2.3 监测数据记录及分析55-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9-73
  • 5.1 结论69-71
  • 5.2 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四桥,陈洪凯,曹燕华;重庆沙滨路砼箱涵受荷损伤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郭元强,何其忠;厦门会展北路B标段雨水箱涵质量的控制[J];工程质量;2002年04期

3 欧孝夺,温卫权;南宁市快速环道某箱涵基础的优化设计[J];广西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4 李美玲;袁金荣;王秀志;;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的箱涵结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02期

5 张_";;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分析[J];网络财富;2007年07期

6 张_";;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分析[J];华商;2007年15期

7 ;管幕-箱涵推进法在上海首次应用[J];施工技术;2008年08期

8 王永;;箱涵施工的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2年01期

9 张明明;王允;;公路箱涵施工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5期

10 童星宽;;预制箱涵代替现浇箱涵的可行性分析[J];混凝土世界;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升;陈朝晖;;洪水荷载下城市排水管道架空箱涵的有限元分析[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家动;;现浇混凝土箱涵施工质量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林鹤雄;吕亚俊;沈文革;韦坤;;超长箱涵无缝化设计与施工应用技术[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学海;李光华;;考虑水锤压力的混凝土箱涵开裂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钟恒昌;陈高义;赵永刚;孙明霞;;地基土性状对箱涵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家兵;;软基现浇箱涵的施工质量控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陈元化;何泰源;;箱涵改道之管幕推进设计施工案例[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李志勇;;采用水压爆破法拆除铁路箱涵[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张贵婷;余正武;吴浩;施笃铮;吴海民;丁文其;徐海宁;;大断面管棚-箱涵超薄覆土斜穿越技术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邢国飞;李柱;李青林;;箱涵拉入法用于雨水方沟加固的探讨[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东;管幕—箱涵推进法在上海首次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殷磊;掘地三米 湖边水库大扩容[N];厦门日报;2007年

3 记者 宋世琦 通讯员 吴小建;箱涵新工艺成就铁路“新干线”[N];建筑时报;2011年

4 记者 王先敏 实习生 刘芳芳;主城日处理污水仅30万吨[N];重庆商报;2005年

5 殷磊;湖边水库环湖景观带新春开建[N];厦门日报;2008年

6 陆天荣;齐门路北延两箱涵穿越沪宁铁路[N];苏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顾小萍;火车站北扩工程打响攻坚战[N];南京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丽华 实习生 谢菁;昆明路西段有望8月中旬通车[N];威海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刘芳芳;主城排水工程再遭“黑手”[N];重庆商报;2005年

10 严佐人;上海城建引领世界非开挖技术新风向[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向阳;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工法中管幕力学作用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牧虎;巨型混凝土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工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井浩;大断面箱涵泥浆套形成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晓玲;黄土逆作箱涵的受力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龚运高;地震作用下低配筋率箱涵力学分析与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海涛;箱涵结构智能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刘蒙娜;地下箱涵有限元结构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7 郭金晓;黄土区大型立交箱涵逆作法的力学响应测试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毕明君;不均匀地基大型埋地箱涵的抗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毕见山;大型顶进箱涵施工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刘晋超;输水箱涵的抗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巨型混凝土箱涵底板摩擦式旋转移位工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3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