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1-10-14 10:44
  针对防洪工程全线监控困难、失事后果严重等特点,从多个方面选择24项因子建立防洪安全评价体系。将BP神经网络与突变理论相耦合构建防洪安全评价模型,以标准化处理的参数值和防洪安全综合评价值作为BP网络的输入、输出层指标,按照试算法获取隐层数。然后以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为例,运用该模型评价其安全状况,通过对比分析主成分法、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验证了优化的BP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系统考虑了各指标间的矛盾关系,该模型具有鲁棒性强、简单实用、评价结果合理等特点,为其它类似工程防洪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文章来源】: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48(08)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逆向扩散和分层赋权的黄河堤防工程安全评价[J]. 冯峰,倪广恒,何宏谋.  水利学报. 2014(09)
[2]灰色理论在堤防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蔡新,严伟,李益,吴威.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1)
[3]突变理论在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李绍飞,冯平,孙书洪.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3)
[4]改进的突变评价法在旱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唐明,邵东国,姚成林,黄显峰.  水利学报. 2009(07)
[5]水流对渗流的影响实验研究[J]. 谢立全,于玉贞,单宏伟.  水科学进展. 2008(04)
[6]基于突变理论的边坡安全稳定性综合评价[J]. 赵志峰,徐卫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S1)
[7]层次分析法在长江堤防安全评价系统中的应用[J]. 介玉新,胡韬,李青云,李广信.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8]堤防结构风险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 吴兴征,赵进勇.  水利学报. 2003(08)
[9]初等突变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J]. 姜璐,于连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0)
[10]现代化堤防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模式研究[J]. 周小文,包伟力,吴昌瑜,徐言勇.  水利学报. 2002(06)



本文编号:3436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436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