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亚高温-冷却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19:04
以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为对象,设计不同试验,研究其在亚高温-冷却条件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包括常温、4种亚高温(80、120、160℃及200℃)及3种冷却方式(水冷、风冷、自然冷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其强度性能。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先增大后减小,80℃时抗压强度最高,为14.65MPa,与常温下相比,增幅45.54%;冷却会引起强度损失,且加热温度越高、冷却越剧烈,强度损失越大,200℃加热温度、浸水冷却下强度损失最大,为46.5%;同时这种变化还具备可预测性,相对误差在10%左右。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 2020,4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RAPC质量损失、抗压强度以及劈拉强度随加热温度变化规律
冷却方式对RAPC抗压强度的影响
冷却方式对RAPC劈拉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关键性能统计及预测分析[J]. 陈守开,陈家林,汪伦焰,李海瑞,郭磊. 建筑材料学报. 2019(02)
[2]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陈宗平,周春恒,李伊,陈建佳,吴波. 建筑结构学报. 2017(12)
[3]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试验[J]. 陈守开,杨晴,刘秋常,郭磊,汪伦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4]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强度与微观机理[J]. 万夫雄,赵鹏辉,连会杰,徐清. 混凝土. 2017(01)
[5]搅拌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穆静波,张世玉,黄振邦,赵阳,崔雅倩. 混凝土世界. 2015(04)
[6]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方法[J]. 季韬,林挺伟,林旭健. 建筑材料学报. 2005(06)
[7]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J].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郝眩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硕士论文
[1]再生混凝土性能的BP神经网络预测[D]. 李冉.郑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93549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 2020,4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RAPC质量损失、抗压强度以及劈拉强度随加热温度变化规律
冷却方式对RAPC抗压强度的影响
冷却方式对RAPC劈拉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关键性能统计及预测分析[J]. 陈守开,陈家林,汪伦焰,李海瑞,郭磊. 建筑材料学报. 2019(02)
[2]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陈宗平,周春恒,李伊,陈建佳,吴波. 建筑结构学报. 2017(12)
[3]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试验[J]. 陈守开,杨晴,刘秋常,郭磊,汪伦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4]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强度与微观机理[J]. 万夫雄,赵鹏辉,连会杰,徐清. 混凝土. 2017(01)
[5]搅拌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穆静波,张世玉,黄振邦,赵阳,崔雅倩. 混凝土世界. 2015(04)
[6]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方法[J]. 季韬,林挺伟,林旭健. 建筑材料学报. 2005(06)
[7]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J].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郝眩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硕士论文
[1]再生混凝土性能的BP神经网络预测[D]. 李冉.郑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93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49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