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视角下黄河断流再审视与现状缺水识别
发布时间:2021-11-25 00:41
黄河干流从1999年8月迄今实现了连续20 a不断流,但干流不断流不代表流域供需水矛盾得到真正缓解,只是通过科学调控将以往的缺水矛盾由显性转为隐形、由干流转移到支流、由河道转移到陆面、由地表转移到地下、由集中性破坏转移到流域均匀破坏。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黄河流域现状条件是否缺水、缺多少水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开始出现争议。基于此,在回顾"黄河断流"现象的基础上,从全流域的视角对断流后水资源供需情势、水生态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系统可承受程度,构建了刚性缺水、弹性缺水的概念和划分标准。通过分析计算,认为现状年流域缺水总量为114.1亿m3,其中:刚性缺水量为63.1亿m3,弹性缺水量为51.0亿m3。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刚性缺水和弹性缺水概念框架
根据上文计算结果,黄河流域现状年缺水总量为114.1亿m3,其中:生态缺水量最大,占流域缺水总量的44.9%;农业缺水量次之,占流域缺水总量的44.7%。从刚性缺水和弹性缺水角度来看,现状年黄河流域刚性缺水量为63.1亿m3,占流域缺水总量的55.4%;弹性缺水量为51.0亿m3,全部为农业缺水(见图2)。总的来看,黄河流域现状年缺水问题突出,缺水量占流域用水量的比例高达28.8%。大规模刚性缺水给黄河流域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短缺、工业发展用水遇到天花板、河流生态功能仅能低水平维持。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回顾与展望[J]. 乔西现. 人民黄河. 2019(09)
[2]缺水问题及其社会治理——对三种缺水类型的分析[J]. 陈阿江,邢一新. 学习与探索. 2017(07)
[3]秃尾河流域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分析[J]. 孙兆峰,王双银,刘晶,顾金普,公维龙.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2)
[4]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70年效益分析[J]. 李文学. 人民黄河. 2016(10)
[5]延河流域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J]. 龚珺夫,李占斌,任宗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5)
[6]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及缺水类型[J]. 童绍玉,周振宇,彭海英. 生态经济. 2016(07)
[7]基于粮食安全的黄河流域可新增耕地资源分析[J]. 刘争胜,杨立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12)
[8]1954—2009年窟野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 苏贺,康卫东,曹珍珍,朱亮. 地下水. 2013(06)
[9]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J]. 陈雷. 中国水利. 2012(10)
[10]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周园园,师长兴,杜俊,范小黎.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517073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刚性缺水和弹性缺水概念框架
根据上文计算结果,黄河流域现状年缺水总量为114.1亿m3,其中:生态缺水量最大,占流域缺水总量的44.9%;农业缺水量次之,占流域缺水总量的44.7%。从刚性缺水和弹性缺水角度来看,现状年黄河流域刚性缺水量为63.1亿m3,占流域缺水总量的55.4%;弹性缺水量为51.0亿m3,全部为农业缺水(见图2)。总的来看,黄河流域现状年缺水问题突出,缺水量占流域用水量的比例高达28.8%。大规模刚性缺水给黄河流域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短缺、工业发展用水遇到天花板、河流生态功能仅能低水平维持。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回顾与展望[J]. 乔西现. 人民黄河. 2019(09)
[2]缺水问题及其社会治理——对三种缺水类型的分析[J]. 陈阿江,邢一新. 学习与探索. 2017(07)
[3]秃尾河流域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分析[J]. 孙兆峰,王双银,刘晶,顾金普,公维龙.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2)
[4]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70年效益分析[J]. 李文学. 人民黄河. 2016(10)
[5]延河流域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J]. 龚珺夫,李占斌,任宗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5)
[6]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及缺水类型[J]. 童绍玉,周振宇,彭海英. 生态经济. 2016(07)
[7]基于粮食安全的黄河流域可新增耕地资源分析[J]. 刘争胜,杨立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12)
[8]1954—2009年窟野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 苏贺,康卫东,曹珍珍,朱亮. 地下水. 2013(06)
[9]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J]. 陈雷. 中国水利. 2012(10)
[10]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周园园,师长兴,杜俊,范小黎.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51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51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