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蒙段凌汛致灾影响因素及灾害演变特点
发布时间:2021-11-27 09:10
黄河宁蒙段冬季凌汛现象频繁发生,凌灾影响损失严重,防凌抢险极为困难。根据历年凌汛期实测凌情数据与灾害统计信息,阐述凌汛水文过程及其形成机理条件,从热力环境、动力因素、边界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凌汛洪水致灾影响因素,系统总结气候条件、水文情势、河势演变及人类活动等多元环境因素驱动下,黄河宁蒙段凌汛封开河时序与周期、冰盖厚度、冰期输水泄流能力、槽蓄水增量、水位流量关联关系及变化梯度、凌峰流量、冰塞冰坝发生频次及凌灾影响、防凌减灾控制等方面的时空演变特点。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统计值(1850—2018年)
不同测站不同时段年均最大冰厚统计
自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建成使用后,冬季按防凌调度规则运行,宁蒙河段凌汛期平均流量增大100~140 m3/s,如图4(a)所示。随着龙羊峡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运行,黄河宁蒙河段来水来沙过程和特性变化较大,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河床淤积加剧,主槽淤积萎缩摆动频繁,河相系数增大,河道趋宽浅化,输水输冰能力降低,平滩流量逐年减小。凌汛期槽蓄水增量1952—2010年逐年增大(如图4(b)所示),不利于文开河形势的平稳发展。2011—2018年受黄河内蒙古段分滞洪区与海勃湾水库调度影响,槽蓄水增量呈现降低趋势,有利于减轻凌汛灾害风险。图4 不同时段凌汛期平均流量和最大槽蓄水增量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10年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征分析[J]. 王富强,王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4)
[2]黄河宁蒙河段冰凌变化新特点分析[J]. 刘吉峰,杨健,霍世青,饶素秋. 人民黄河. 2012(11)
[3]黄河冰凌特点及防治措施[J]. 孟闻远,郭颍奎,王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06)
[4]黄河下游凌情特征及变化[J]. 董雪娜,李雪梅,林银平,姚惠明. 水科学进展. 2008(06)
[5]内蒙古黄河凌汛灾害及其防御[J]. 潘进军,白美兰. 应用气象学报. 2008(01)
[6]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J]. 姚惠明,秦福兴,沈国昌,董雪娜. 水科学进展. 2007(06)
[7]黄河宁蒙河段凌汛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王文东,张芳华,康志明,罗金秀,陈涛,杨克明. 气象. 2006(03)
[8]黄河防凌工作50年[J]. 蔡琳. 人民黄河. 1996(12)
[9]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及防凌减灾对策[J]. 徐剑峰. 冰川冻土. 1995(01)
硕士论文
[1]宁夏黄河河段冲淤演变与洪水、凌汛影响分析[D]. 贺新娟.天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1970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统计值(1850—2018年)
不同测站不同时段年均最大冰厚统计
自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建成使用后,冬季按防凌调度规则运行,宁蒙河段凌汛期平均流量增大100~140 m3/s,如图4(a)所示。随着龙羊峡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运行,黄河宁蒙河段来水来沙过程和特性变化较大,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河床淤积加剧,主槽淤积萎缩摆动频繁,河相系数增大,河道趋宽浅化,输水输冰能力降低,平滩流量逐年减小。凌汛期槽蓄水增量1952—2010年逐年增大(如图4(b)所示),不利于文开河形势的平稳发展。2011—2018年受黄河内蒙古段分滞洪区与海勃湾水库调度影响,槽蓄水增量呈现降低趋势,有利于减轻凌汛灾害风险。图4 不同时段凌汛期平均流量和最大槽蓄水增量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10年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征分析[J]. 王富强,王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4)
[2]黄河宁蒙河段冰凌变化新特点分析[J]. 刘吉峰,杨健,霍世青,饶素秋. 人民黄河. 2012(11)
[3]黄河冰凌特点及防治措施[J]. 孟闻远,郭颍奎,王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06)
[4]黄河下游凌情特征及变化[J]. 董雪娜,李雪梅,林银平,姚惠明. 水科学进展. 2008(06)
[5]内蒙古黄河凌汛灾害及其防御[J]. 潘进军,白美兰. 应用气象学报. 2008(01)
[6]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J]. 姚惠明,秦福兴,沈国昌,董雪娜. 水科学进展. 2007(06)
[7]黄河宁蒙河段凌汛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王文东,张芳华,康志明,罗金秀,陈涛,杨克明. 气象. 2006(03)
[8]黄河防凌工作50年[J]. 蔡琳. 人民黄河. 1996(12)
[9]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及防凌减灾对策[J]. 徐剑峰. 冰川冻土. 1995(01)
硕士论文
[1]宁夏黄河河段冲淤演变与洪水、凌汛影响分析[D]. 贺新娟.天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1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52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