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污水再生回用对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1 15:05
  立足干旱地区新兴城市银川,构建了基于污水再生回用的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污水再生回用量增长率为决策变量,设置了4种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情景方案并进行模拟预测,以人口、GDP、缺水量、COD排放总量及污水回用工程投资占GDP比重等水资源承载力特征指标作为输出变量。结果表明,方案4即近期污水再生回用增长率为15%、远期污水再生回用增长率为24%是最符合促进人口增长的发展模式;加速经济发展,增加供水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及具有良好的回用工程投资比的银川市污水再生回用发展方案,能够使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达到最优水平。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2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污水再生回用对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流图

方案,指标,污水,人口


2)方案2模拟结果分析。方案2模式发展下,水资源可承载人口总量和GDP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都快于方案1,2030年分别达到231万人和1 441亿元,缺水量一直处于负值,COD排放总量较方案1出现了大幅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当污水回用量增长率以18%发展时,供水总量大幅增加,使得缺水对人口和GDP增长速度的限制作用下降,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污水排放量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但此时的污水回用工程占比却达到了4个方案中的最大值,且多年投资占比高于我国及国际一般水平0.05%,这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资源承载力关键驱动因素识别研究[J]. 侍孝瑞,王远坤,卞锦宇,王栋,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2]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榆林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葛杰,张鑫.  节水灌溉. 2018(04)
[3]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金菊良,董涛,郦建强,张礼兵,李辉.  水科学进展. 2018(01)
[4]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探析:定义内涵与科学问题[J]. 王建华,姜大川,肖伟华,陈琰,胡鹏.  水利学报. 2017(12)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仿真与控制[J]. 高亚,章恒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4)
[6]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J]. 王彬,何通国,李燕群,古广华,刘刚,但德忠.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2)
[7]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 卢超,王蕾娜,张东山,张亚雷.  资源科学. 2011(08)
[8]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 刘佳骏,董锁成,李泽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2)
[9]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  水土保持通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D]. 李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西安市污水资源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研究[D]. 孙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82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582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