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降水-土地利用变化与水沙响应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3 07:36
为进一步研究年降水量、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年径流量、输沙量的内在机制和关系,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测法研究区域年降水量、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检测突变发生的时间;对年降水量、土地利用与年径流量、输沙量之间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 1957—2016年内年降水量稍有下降且不显著(p>0.05),年径流量、输沙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且达极显著水平(p<0.01)。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联性,1957—1985年水沙对年降水量变化响应强烈,趋势协同性强;1986—2016年水沙对年降水量变化响应减小,趋势协同异化,说明研究区水沙变化受其他因素(水土保持措施)影响越来越大。(2)未治理地中坡耕地、未利用地及其他用地逐年递减,与年径流输沙呈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指数、幂函数关系(p<0.01);而治理地中梯田、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封育及建设用地逐年递增,与年径流输沙呈负相关;淤地坝呈先增后维持不变,与年径流输沙呈负相关。治理地及淤地坝与年径流量、输沙量均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p<0.01)。该研究可为降水量、...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
图2 年降水量M-K检验图
1987—1994年建成淤地坝21座,1995—2010年建成129座,以年均8座的速度递增,2010—2016年淤地坝数量不变,至2016年共建成淤地坝155座,其中大型淤地坝81座,中小型淤地坝74座(图4)。据研究,淤地坝年均可拦蓄沟道径流120 m3/座,拦泥26 992 t/座[16]。图4 沟道工程数量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UCC的泾河流域景观格局与径流的响应关系[J]. 刘芳,熊伟,王彦辉,于澎涛,徐丽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1)
[2]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J]. 秦瑞杰,李桂芳,李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3]西北干旱区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运移的影响——以小南川流域为例[J]. 王蕊,姚治君,刘兆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十大孔兑水沙过程的影响[J]. 姚海芳,师长兴,顾畛逵. 干旱区地理. 2018(03)
[5]紫色土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J]. 刘纪根,任洪玉,牛俊,陈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6]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唐敏,赵西宁,高晓东,张超,吴普特.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7]喷施Jag C162对黄土坡面水流切应力影响研究[J]. 陆绍娟,王占礼,王栋栋.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8]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地表水文过程影响定量研究[J]. 刘剑宇,张强,陈喜,顾西辉. 地理学报. 2016(11)
[9]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夏露,宋孝玉,李怀有,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10]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次降雨坡面产流产沙特征[J]. 何杨洋,王晓燕,段淑怀. 农业工程学报. 2015(24)
本文编号:3586000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
图2 年降水量M-K检验图
1987—1994年建成淤地坝21座,1995—2010年建成129座,以年均8座的速度递增,2010—2016年淤地坝数量不变,至2016年共建成淤地坝155座,其中大型淤地坝81座,中小型淤地坝74座(图4)。据研究,淤地坝年均可拦蓄沟道径流120 m3/座,拦泥26 992 t/座[16]。图4 沟道工程数量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UCC的泾河流域景观格局与径流的响应关系[J]. 刘芳,熊伟,王彦辉,于澎涛,徐丽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1)
[2]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J]. 秦瑞杰,李桂芳,李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3]西北干旱区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运移的影响——以小南川流域为例[J]. 王蕊,姚治君,刘兆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十大孔兑水沙过程的影响[J]. 姚海芳,师长兴,顾畛逵. 干旱区地理. 2018(03)
[5]紫色土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J]. 刘纪根,任洪玉,牛俊,陈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6]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唐敏,赵西宁,高晓东,张超,吴普特.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7]喷施Jag C162对黄土坡面水流切应力影响研究[J]. 陆绍娟,王占礼,王栋栋.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8]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地表水文过程影响定量研究[J]. 刘剑宇,张强,陈喜,顾西辉. 地理学报. 2016(11)
[9]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夏露,宋孝玉,李怀有,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10]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次降雨坡面产流产沙特征[J]. 何杨洋,王晓燕,段淑怀. 农业工程学报. 2015(24)
本文编号:3586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58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