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2-01-13 08:51
【目的】探究云南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方法】以云南省石漠化区的6个典型区域(文山、曲靖、昭通、红河、丽江、迪庆)为基础,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以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4个子系统作为准则层,共选择24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权重及评价矩阵计算,得出各地区的综合评分,开展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结果】云南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分值隶属V2等级的隶属度最大,且各地区综合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丽江地区最大,为0.501,昭通地区最小0.386。【结论】云南石漠化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达到一定程度,但也存在开发利用潜力,各地区间开发利用程度差异显著,典型区域中以丽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对最高,昭通最低,应结合实际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云南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驱动力研究[J]. 费鑫鑫,李京东,李磊,温庆,张刘东. 灌溉排水学报. 2019(11)
[2]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 谭文华.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5)
[3]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J]. 刘雁慧,李阳兵,梁鑫源,冉彩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4]云南石漠化区划研究[J]. 李乡旺,陆素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2)
[5]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思考[J]. 江津清. 智能城市. 2019(03)
[6]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戴明宏,王腊春,汤淏.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7]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和综合治理[J]. 吴兴国. 绿色科技. 2014(11)
[8]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趋势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曹东福.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2)
[9]云南石漠化地区土壤性质分析[J]. 姚家平,李彪,熊智,刘绍雄,王金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0)
[10]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分析[J]. 符裕红,丁剑宏,李季孝,陈丽,解永翠,张代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硕士论文
[1]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D]. 鹿坤.河海大学 2006
[2]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及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 贺中华.贵州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6109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云南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驱动力研究[J]. 费鑫鑫,李京东,李磊,温庆,张刘东. 灌溉排水学报. 2019(11)
[2]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 谭文华.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5)
[3]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J]. 刘雁慧,李阳兵,梁鑫源,冉彩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4]云南石漠化区划研究[J]. 李乡旺,陆素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2)
[5]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思考[J]. 江津清. 智能城市. 2019(03)
[6]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戴明宏,王腊春,汤淏.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7]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和综合治理[J]. 吴兴国. 绿色科技. 2014(11)
[8]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趋势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曹东福.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2)
[9]云南石漠化地区土壤性质分析[J]. 姚家平,李彪,熊智,刘绍雄,王金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0)
[10]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分析[J]. 符裕红,丁剑宏,李季孝,陈丽,解永翠,张代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硕士论文
[1]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D]. 鹿坤.河海大学 2006
[2]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及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 贺中华.贵州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6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58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