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软体排铺设施工工艺
发布时间:2022-02-18 18:57
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为例,基于深水航道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深水航道软体排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通过行船精细化、量测精细化、检测精细化等创新,发展形成了更有效的软体排施工工艺,实现了软体排搭接宽度预留量缩减至2 m的突破。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适用性,通过与长江某航道一期工程的定量对比,该技术在质量提升、时间节约与造价节省方面均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港湾建设. 2020,40(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位置
MS1000下水实时扫测
以往的航道整治项目中,通常设置3~6 m的预留量,且经常需要补排。通过本次技术创新,软体排搭接有了更精准的把控,项目实现了仅需要2 m的预留量就能满足设计搭接要求。为说明效果,图3给出了本项目以及项目团队此前参与的长江某航道工程的软体排铺设实际搭接宽度对比图。由图3可见,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施工控制,本项目施工有效规避了急涨落潮的影响。结合实时声呐监测指导走船等措施,软体排铺设的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最明显的是没有翻折现象,且搭接均匀几乎可以成1条直线,为减少搭接预留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在以往的长江某航道工程施工中,由于没有MS1000声呐设备等辅助,只能依靠初代铺排软件的轴线铺设,无法考虑潮水的影响[9],所铺设出来的软体排整块上还算完整,但搭接处有3处明显卷折,而且铺设的路线也是弯弯曲曲,导致整体搭接不均匀,翻折处还有搭接不足的情况,为保证排体质量,只能加大搭接预留量,导致材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受波浪作用的结构稳定性[J]. 章云,郝宇驰,王费新,朱平. 中国港湾建设. 2019(11)
[2]深水区软体排铺设施工技术研究[J]. 张涛,李庆.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5)
[3]长江航道整治深水区超长软体排铺设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 沈立龙,姚平. 水运工程. 2017(10)
[4]大潮差粉砂底质环境下海堤的防冲刷措施[J]. 李雅婷,王骋环. 中国港湾建设. 2017(04)
[5]一种创新型联体软体排-砂袋护底工艺及应用[J]. 单志浩,韩崇蛟,李少俊. 中国港湾建设. 2016(10)
[6]水下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技术对比[J]. 张才俊,郭素明,李少俊. 水运工程. 2016(02)
[7]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深水软体排设计施工[J]. 阮学成,王翔,刘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4(12)
[8]软体排缩排原因分析及控制[J]. 董朝明,王兴超,林垂兴,徐海潮.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9)
[9]深水区软体排搭接检测方法的试验性研究[J]. 郑健,强龙,杨春玲. 港工技术. 2014(02)
本文编号:3631376
【文章来源】:中国港湾建设. 2020,40(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位置
MS1000下水实时扫测
以往的航道整治项目中,通常设置3~6 m的预留量,且经常需要补排。通过本次技术创新,软体排搭接有了更精准的把控,项目实现了仅需要2 m的预留量就能满足设计搭接要求。为说明效果,图3给出了本项目以及项目团队此前参与的长江某航道工程的软体排铺设实际搭接宽度对比图。由图3可见,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施工控制,本项目施工有效规避了急涨落潮的影响。结合实时声呐监测指导走船等措施,软体排铺设的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最明显的是没有翻折现象,且搭接均匀几乎可以成1条直线,为减少搭接预留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在以往的长江某航道工程施工中,由于没有MS1000声呐设备等辅助,只能依靠初代铺排软件的轴线铺设,无法考虑潮水的影响[9],所铺设出来的软体排整块上还算完整,但搭接处有3处明显卷折,而且铺设的路线也是弯弯曲曲,导致整体搭接不均匀,翻折处还有搭接不足的情况,为保证排体质量,只能加大搭接预留量,导致材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受波浪作用的结构稳定性[J]. 章云,郝宇驰,王费新,朱平. 中国港湾建设. 2019(11)
[2]深水区软体排铺设施工技术研究[J]. 张涛,李庆.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5)
[3]长江航道整治深水区超长软体排铺设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 沈立龙,姚平. 水运工程. 2017(10)
[4]大潮差粉砂底质环境下海堤的防冲刷措施[J]. 李雅婷,王骋环. 中国港湾建设. 2017(04)
[5]一种创新型联体软体排-砂袋护底工艺及应用[J]. 单志浩,韩崇蛟,李少俊. 中国港湾建设. 2016(10)
[6]水下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技术对比[J]. 张才俊,郭素明,李少俊. 水运工程. 2016(02)
[7]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深水软体排设计施工[J]. 阮学成,王翔,刘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4(12)
[8]软体排缩排原因分析及控制[J]. 董朝明,王兴超,林垂兴,徐海潮.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9)
[9]深水区软体排搭接检测方法的试验性研究[J]. 郑健,强龙,杨春玲. 港工技术. 2014(02)
本文编号:3631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3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