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输沙和水库拦沙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17 19:31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跨境河流,其泥沙问题涉及流域内各国的生态、农业、渔业、航运、海岸侵蚀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下游输沙量持续减少,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泥沙研究的争论焦点,包括全流域主产沙区的位置,湄公河干流水文站点间实测输沙量异常变化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泥沙过程的影响。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下湄公河泥沙观测数据质量不高、全流域总输沙量1.60亿t/a的数据基础存疑、水文模拟的时空分辨率不足、未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悬移质之外的泥沙研究不充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下湄公河泥沙观测
2 澜沧江- 湄公河全流域总输沙量
3 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时空分辨率
(1) 时间分辨率。
(2) 空间分辨率。
4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5 悬移质之外的泥沙研究
(1) 推移质相关研究。
(2) 河道采砂研究。
(3) 泥沙特征研究。
6 结论与建议
(1) 进一步校准泥沙观测数据。
(2) 深入研究全流域年均产输沙量及其年际变化规律。
(3) 构建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分布式物理性水文模型。
(4) 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
(5) 从悬移质之外的角度切入泥沙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澜沧江-湄公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刘成,王建军,何耘.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3(01)
[2]水电开发对河流水沙特性影响的综合评价方法[J]. 刘新有,何大明. 地理学报. 2011(07)
[3]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J]. 傅开道,何大明,李少娟. 科学通报. 2006(S2)
[4]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 姜昀,高吉喜,欧晓昆.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3)
[5]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J]. 尤联元. 地理研究. 2001(02)
[6]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J]. 陈丽晖,何大明. 地理学报. 2000(05)
[7]澜沧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森林覆盖率[J]. 疏玉清,许光祥,王云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02)
[8]澜沧江云南段河流输沙量及其变化规律探讨[J]. 黄英. 人民长江. 1996(01)
[9]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 何大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67981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下湄公河泥沙观测
2 澜沧江- 湄公河全流域总输沙量
3 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时空分辨率
(1) 时间分辨率。
(2) 空间分辨率。
4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5 悬移质之外的泥沙研究
(1) 推移质相关研究。
(2) 河道采砂研究。
(3) 泥沙特征研究。
6 结论与建议
(1) 进一步校准泥沙观测数据。
(2) 深入研究全流域年均产输沙量及其年际变化规律。
(3) 构建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分布式物理性水文模型。
(4) 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
(5) 从悬移质之外的角度切入泥沙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澜沧江-湄公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刘成,王建军,何耘.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3(01)
[2]水电开发对河流水沙特性影响的综合评价方法[J]. 刘新有,何大明. 地理学报. 2011(07)
[3]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J]. 傅开道,何大明,李少娟. 科学通报. 2006(S2)
[4]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 姜昀,高吉喜,欧晓昆. 环境科学研究. 2006(03)
[5]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J]. 尤联元. 地理研究. 2001(02)
[6]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J]. 陈丽晖,何大明. 地理学报. 2000(05)
[7]澜沧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森林覆盖率[J]. 疏玉清,许光祥,王云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02)
[8]澜沧江云南段河流输沙量及其变化规律探讨[J]. 黄英. 人民长江. 1996(01)
[9]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 何大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01)
本文编号:3679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7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