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灾害背景下的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
发布时间:2022-10-10 13:04
将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置于旱涝灾害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以把握西汉时期利用水资源的思路。西汉气候灾害频仍,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长安地区旱灾频繁且严重,明确了西汉长安城水利"所以备旱"的观念。因此,在城市供水方面有效利用地上水,扩充涵蓄水源和扩展水系统,开凿了昆明池、太液池、唐中池等蓄水池,重新梳理了城南水道,形成洨水,从而逐渐形成能够覆盖整个城市范围的供水系统。但是,旱涝气候灾害背景下,地下水资源的应用在西汉时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汉长安城供水系统的不断整合与完善,是应对旱涝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西汉时期长安城地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给城市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潜在的威胁。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汉时期的旱涝灾害背景
(一)西汉时期长安地区的气候
(二)西汉时期长安地区的旱涝灾害
1.旱灾
2.涝灾
二、长安城市水资源的利用
(一)地上水供应系统
1.西汉初年的旱灾与地上水供应
2.汉武帝时期的旱灾与地上水系统建设
(二)地下水资源供应
三、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及其启示[J]. 潘明娟. 唐都学刊. 2017(01)
[2]汉长安城水环境研究[J]. 李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清至民国陕西水旱灾害研究[J]. 耿占军,仇立慧.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1)
[4]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特点与周期研究[J]. 赵景波,陈颖,周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3)
[5]西汉长安人口地理探析——以元始二年长安人口为例[J]. 黄永美,徐卫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6]古代旱灾及政府应对措施——以西汉关中地区为例[J]. 潘明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7]陕西秦岭南北旱涝灾害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 宋春英,延军平,张立伟. 干旱区研究. 2011(06)
[8]试论汉长安城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 裴琳娟,林源. 华中建筑. 2010(09)
[9]汉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J]. 李令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汉长安城对周边水环境的改造与利用[J]. 徐卫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本文编号:3689673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汉时期的旱涝灾害背景
(一)西汉时期长安地区的气候
(二)西汉时期长安地区的旱涝灾害
1.旱灾
2.涝灾
二、长安城市水资源的利用
(一)地上水供应系统
1.西汉初年的旱灾与地上水供应
2.汉武帝时期的旱灾与地上水系统建设
(二)地下水资源供应
三、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及其启示[J]. 潘明娟. 唐都学刊. 2017(01)
[2]汉长安城水环境研究[J]. 李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清至民国陕西水旱灾害研究[J]. 耿占军,仇立慧.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1)
[4]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特点与周期研究[J]. 赵景波,陈颖,周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3)
[5]西汉长安人口地理探析——以元始二年长安人口为例[J]. 黄永美,徐卫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6]古代旱灾及政府应对措施——以西汉关中地区为例[J]. 潘明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7]陕西秦岭南北旱涝灾害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 宋春英,延军平,张立伟. 干旱区研究. 2011(06)
[8]试论汉长安城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 裴琳娟,林源. 华中建筑. 2010(09)
[9]汉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J]. 李令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汉长安城对周边水环境的改造与利用[J]. 徐卫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本文编号:368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8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