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与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1:07
最近几年,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少”的风险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水资源不足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山东省除水资源紧张外,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突出。因为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各有不同,所以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也需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节水,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适度的创新。农业节水分区,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各地区农业地域差异规律,考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对各地域不同农业节水状况进行科学的划分,是实现农业节水、各地区布局科学分类的重要一环。农业节水分区对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对缓解当地的农业用水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山东省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结构等方面因素,基于PSR模型构建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能将山东省划分为6个农业节水分区,并对各分区农业节水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根据山东省农业节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宜的农业节水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位山灌区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业节水分区的研究进展
1.3.2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2.2 农业发展概况
2.3 农业节水现状
第三章 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影响分析
3.1 气候要素变化分析
3.1.1 山东省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3.1.2 气象要素空间变化分析
3.2 人类活动影响下各要素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2 水资源供需变化分析
3.3 变化环境对农业节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SR模型的农业节水分区
4.1 PSR模型
4.1.1 模型内涵
4.1.2 农业节水分区的PSR模型
4.2 分区内涵与原则
4.2.1 分区内涵
4.2.2 分区原则
4.3 分区方法的确定
4.3.1 农业节水分区方法简介
4.3.2 分区方法的选择
4.4 基于PSR的指标体系构建
4.4.1 构建原则
4.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
5.1 SPSS软件介绍
5.2 主成分分析计算
5.2.1 指标标准化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计算主成分特征根及贡献率
5.2.4 主成分与原始指标关系
5.2.5 计算主成分得分
5.3 系统聚类分区计算
5.3.1 建立分类矩阵
5.3.2 方法选择
5.3.3 不同方法分区结果
5.4 分区结果
5.5 各分区基本情况及节水模式探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1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指标的量化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综合评价模型
6.3 典型区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690463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业节水分区的研究进展
1.3.2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2.2 农业发展概况
2.3 农业节水现状
第三章 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影响分析
3.1 气候要素变化分析
3.1.1 山东省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3.1.2 气象要素空间变化分析
3.2 人类活动影响下各要素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2 水资源供需变化分析
3.3 变化环境对农业节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SR模型的农业节水分区
4.1 PSR模型
4.1.1 模型内涵
4.1.2 农业节水分区的PSR模型
4.2 分区内涵与原则
4.2.1 分区内涵
4.2.2 分区原则
4.3 分区方法的确定
4.3.1 农业节水分区方法简介
4.3.2 分区方法的选择
4.4 基于PSR的指标体系构建
4.4.1 构建原则
4.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
5.1 SPSS软件介绍
5.2 主成分分析计算
5.2.1 指标标准化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计算主成分特征根及贡献率
5.2.4 主成分与原始指标关系
5.2.5 计算主成分得分
5.3 系统聚类分区计算
5.3.1 建立分类矩阵
5.3.2 方法选择
5.3.3 不同方法分区结果
5.4 分区结果
5.5 各分区基本情况及节水模式探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1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指标的量化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综合评价模型
6.3 典型区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690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9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