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集对势排序法的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6 00:37
长江上游支流众多,干流与支流、支流与支流的洪水遭遇使得防洪形势更加严峻,亟需分析洪水遭遇规律和遭遇态势。采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从洪水遭遇次数、遭遇时间、洪峰、不同时段洪量、遭遇程度和洪峰时间间隔等多个角度,分析长江上游干流朱沱站与支流嘉陵江北碚站(干-支组合Ⅰ)、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与支流乌江武隆站(干-支组合Ⅱ)和支流嘉陵江北碚站与乌江武隆站(支-支组合Ⅲ)这三种洪水遭遇组合不同量级洪水的遭遇规律,进而,采用改进的四元联系数集对势排序法,对洪峰遭遇严重程度、最大7 d和15 d洪水过程遭遇严重程度、最大7 d和15 d洪水过程遭遇重叠程度以及年最大洪峰间隔时间长短进行了态势排序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与嘉陵江的洪水遭遇严重程度较高,长江与乌江的洪水遭遇程度一般,而嘉陵江与乌江的洪水遭遇程度轻微。洪水遭遇集对势排序可以从同势、均势、反势角度定量评价洪水遭遇严重程度,可清晰全面地展现洪峰与洪量的量级大小、重叠程度和间隔时间对干支流洪水遭遇的影响,把洪水遭遇严重程度量化为不同等级,为流域防洪减灾与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洪水遭遇规律的水文分析法
2.2 集对势排序方法
3 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分析
3.1 干、支流洪水遭遇次数分析
3. 2 干、支流洪水遭遇时间分析
3. 3 干支流洪峰、洪量遭遇分析
3.4 洪水过程遭遇重叠程度分析
3.5 年最大洪峰间隔时间分析
4 基于四元联系数的洪水遭遇集对势排序
4.1 洪水遭遇四元联系数等级划分
4.2 洪水遭遇集对势排序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opula函数的锦河与连锦河洪水遭遇分析[J]. 蒋楠,高成,夏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3)
[2]改进的集对分析法在溃坝社会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葛巍,李宗坤,李娟娟,张青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01)
[3]雅砻江与川江洪水地区组成及遭遇规律分析[J]. 张新田,邵骏,郭卫. 人民长江. 2018(22)
[4]基于联系数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诊断评价研究[J]. 李辉,金菊良,吴成国,张礼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01)
[5]基于SPA的福建省抗台风减灾能力评估[J]. 张颖超,王璐,熊雄,施林红. 灾害学. 2015(02)
[6]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组成与遭遇研究[J]. 熊莹. 人民长江. 2012(10)
[7]一种改进的四元联系度中集对势排序方法[J]. 顾成喜.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02)
[8]鄱阳湖流域洪水遭遇规律和危险度初步研究[J]. 郭家力,郭生练,徐高洪,李中平. 水文. 2011(02)
[9]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规律研究[J]. 戴明龙,沈燕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06)
[10]乌江洪水与长江三峡洪水遭遇研究[J]. 范可旭,徐长江. 水文. 2010(04)
本文编号:371068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洪水遭遇规律的水文分析法
2.2 集对势排序方法
3 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分析
3.1 干、支流洪水遭遇次数分析
3. 2 干、支流洪水遭遇时间分析
3. 3 干支流洪峰、洪量遭遇分析
3.4 洪水过程遭遇重叠程度分析
3.5 年最大洪峰间隔时间分析
4 基于四元联系数的洪水遭遇集对势排序
4.1 洪水遭遇四元联系数等级划分
4.2 洪水遭遇集对势排序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opula函数的锦河与连锦河洪水遭遇分析[J]. 蒋楠,高成,夏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3)
[2]改进的集对分析法在溃坝社会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葛巍,李宗坤,李娟娟,张青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01)
[3]雅砻江与川江洪水地区组成及遭遇规律分析[J]. 张新田,邵骏,郭卫. 人民长江. 2018(22)
[4]基于联系数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诊断评价研究[J]. 李辉,金菊良,吴成国,张礼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01)
[5]基于SPA的福建省抗台风减灾能力评估[J]. 张颖超,王璐,熊雄,施林红. 灾害学. 2015(02)
[6]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组成与遭遇研究[J]. 熊莹. 人民长江. 2012(10)
[7]一种改进的四元联系度中集对势排序方法[J]. 顾成喜.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02)
[8]鄱阳湖流域洪水遭遇规律和危险度初步研究[J]. 郭家力,郭生练,徐高洪,李中平. 水文. 2011(02)
[9]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规律研究[J]. 戴明龙,沈燕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06)
[10]乌江洪水与长江三峡洪水遭遇研究[J]. 范可旭,徐长江. 水文. 2010(04)
本文编号:3710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71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