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澜沧江某水电站中坝址岸坡岩体卸荷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05:36
  现场野外调查得知,研究区坝址两岸斜坡岩体卸荷强烈且复杂,且两岸坡体卸荷出现不对称发育特征,右岸卸荷深度明显强于左岸,局部卸荷深度出现异常急剧增高的现象,导致卸荷带内岸坡岩体破碎严重,完整性较差,卸荷作用产生的卸荷型裂隙可能为岸坡岩体内的控制性结构面,斜坡浅表层普遍发育卸荷过程中形成的碎裂松动岩体,这些可能导致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坝址两岸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构造结构特征的研究基础上,描述两岸岸坡卸荷发育特征,分析卸荷深度及卸荷分布特征、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卸荷不对称发育及局部卸荷异常现象,从影响卸荷发育的因素来分析坝址岸坡卸荷差异成因机制,结合河谷演化历史,利用地质机制过程分析、物理模拟、数值分析等手段揭示河谷岸坡卸荷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坝址两岸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的研究得出原生结构面主要包括英安岩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层面、陡倾柱状节理、侵入岩与基性岩接触面以及构造动力变质作用与岩浆-构造热液活动所形成的片理化带及蚀变带;构造结构面主要是有构造挤压作用下的中小断层、层间挤压带(面)以及构造节理裂隙;浅表生结构面主要是表生改造产生的新生中缓倾角卸荷裂...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岩体卸荷及其分带研究现状
        1.2.2 岸坡卸荷成因及机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特征
        2.3.1 区域构造背景
        2.3.2 坝址区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
        2.4.1 新构造运动
        2.4.2 地震活动
    2.5 河谷演化
    2.6 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坝址两岸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
    3.1 概述
        3.1.1 坝址区结构面的主要类型
        3.1.2 坝址区结构面的分级
    3.2 原生结构面的特征
        3.2.1 坝址区基岩的产状及岩相
        3.2.2 原生结构面的建造特征
    3.3 岩体构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
        3.3.1 构造改造史研究
        3.3.2 岩体构造结构面的改造特征
    3.4 坝址区岸坡浅表生结构面发育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坝址两岸岩体卸荷特征及差异分析研究
    4.1 坝址区岩体卸荷现象
        4.1.1 卸荷作用的本质
        4.1.2 岸坡浅表部卸荷现象
        4.1.3 岸坡内部卸荷现象
    4.2 坝址区岩体卸荷发育特征及模式
        4.2.1 岩体张性、张剪性卸荷破裂发育特征
        4.2.2 岩体剪切松弛型、错动型卸荷破裂发育特征
        4.2.3 岸坡陡倾松弛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
        4.2.4 岸坡缓倾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
    4.3 岩体卸荷特征及表征岩体卸荷的指标
        4.3.1 卸荷的地表及平硐调查
        4.3.2 坝址岩体宏观卸荷特征
        4.3.3 坝址岸坡岩体卸荷特征指标的选取
    4.4 坝址区岩体卸荷的定量研究
        4.4.1 利用卸荷张开裂隙密集度、累计开度确定卸荷深度
        4.4.2 利用平硐地震波速确定卸荷深度
        4.4.3 岸坡岩体综合卸荷带划分结果
    4.5 河谷两岸卸荷规律及差异分析
        4.5.1 岸坡卸荷规律分析
        4.5.2 两岸卸荷深度对比分析
        4.5.3 两岸卸荷分布部位对比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坝址区岸坡卸荷形成机制研究
    5.1 岸坡岩体卸荷影响因素分析
        5.1.1 岸坡岩性
        5.1.2 岸坡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岩体结构
        5.1.3 河道与岸坡形态
        5.1.4 河谷演化
        5.1.5 构造运动与地应力水平
        5.1.6 岸坡卸荷形成的应力场分析
    5.2 岸坡岩体卸荷带形成演化机制
        5.2.1 深切河谷岸坡历史演化过程
        5.2.2 河谷岸坡坡体演化地质模式分析
        5.2.3 形成演化过程二维数值模拟
    5.3 岸坡岩体卸荷形成演化的物理模拟实验
        5.3.1 试验原理及模型设计
        5.3.2 试验内容及步骤
        5.3.3 实验成果及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美水电站花岗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李业,林锋,王川,朱小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02)
[2]白鹤滩电站左岸强卸荷区边坡稳定试验研究[J]. 陈媛,张林,杨宝全,杨金旺,李思滢.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3)
[3]使用石膏围岩试件模拟巷道开挖卸荷效应的试验研究[J]. 侯公羽,李小瑞,梁洪垚,梁金平,张广东,荆浩勇.  煤炭学报. 2018(03)
[4]基于地质BIM的叶巴滩水电站深卸荷分析[J]. 王皓,李崇标,刘云鹏.  水电站设计. 2017(02)
[5]基于离散元的碎裂岩质边坡卸荷松弛特征研究[J]. 荣耀,吴文清,王伟,徐志华,毛梦芸,胡致远.  金属矿山. 2017(04)
[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边坡岩体卸荷程度分级中的应用[J]. 王泉伟,刘建磊,杜朋召.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7]叶巴滩水电站坝区深部变形破裂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云鹏,李华,李崇标,李辉.  水电站设计. 2016(03)
[8]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三轴卸荷力学特性与强度准则研究[J]. 赵国彦,戴兵,董陇军,杨晨.  岩土力学. 2015(11)
[9]高陡边坡深部卸荷张拉裂缝的成因机制探讨[J]. 彭少文,贺金明,孙冠军,刘培培.  人民长江. 2015(14)
[10]考虑卸荷效应的岩质边坡断裂损伤模型及应用[J]. 刘磊,贾洪彪,马淑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中国西南水电工程区峨眉山玄武岩岩体结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 魏云杰.成都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岸碎裂松动岩体工程特性及岸坡稳定性研究[D]. 黄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坝区边坡卸荷分带特征初步研究[D]. 于海.成都理工大学 2013
[3]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结构面发育机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D]. 蔡国军.成都理工大学 2008
[4]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坝区斜坡深部拉裂的形成机制研究[D]. 吴兆敬.成都理工大学 2008
[5]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河谷应力场特征及应用研究[D]. 崔建凯.成都理工大学 2007
[6]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深切河谷花岗岩体风化卸荷的工程地质研究[D]. 巨广宏.成都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723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723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