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与明渠模型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研制和测值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0 22:23
管道和渠道是水利工程中主要的输水建筑物,它们的水力参数作为这两种输水设施重要的参数,在管道和渠道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管道的阻力参数主要包含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等。渠道阻力参数主要包含渠道边壁材料粗糙系数n、壁面材料绝对粗糙度?等,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人民生活品质追求越来越高,新出现的管道材料、新运用的管道和渠道衬砌,内壁结垢情况,以上这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还未彻底研究清楚,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也缺乏相应的推荐阻力参数值。所以需要进行对明渠模型和实际管道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研制的方案优选和误差分析,确定它们在一定流量和温度条件下的阻力参数值或其取值范围。如果按照规范选取一个水力参数可能导致达不到输水建筑设计要求的精度。同时,通过9根塑料管道和8个渠道模型对该测定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精度分析,确定是否可应用于实践工程中,并且验证一些基本规律是否在小型渠道模型中是否会发生特别的现象。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些工作,总的来说,明确得到该论文成果可以用于实际应用,具体的主要结论有:(1)本套实际管道和模型渠道阻力参数测定系统,可用于一定流量和流体温度条件下新型实际管道和模型渠道的阻力参数的测定。(2)...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历程
1.2.1 国外研究历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管道和明渠模型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
2.1 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
2.1.1 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原理
2.1.2 测定系统的整体布置
2.1.3 测定系统的局部设计
2.1.4 测定系统可能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准备
2.2.2 试验仪器设备
2.2.3 试验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道方面的测值分析研究
3.1 曼宁糙率系数n
3.1.1 PVC材料的三个管情况
3.1.2 PE材料的三个管情况
3.1.3 PPR材料的三个管的情况
3.1.4 综合分析
3.2 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1 PVC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2 PE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3 PPR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4 综合分析
3.3 海澄-威廉系数Ch
3.3.1 PVC管沿海澄-威廉系数Ch
3.3.2 PE管沿海澄-威廉系数Ch
3.3.3 PPR管沿海澄-威廉系数Ch
3.3.4 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渠道模型方面的测值分析研究
4.1 概述
4.2 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1 PVC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2 PE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3 PPR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3 PVC矩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4 PVC梯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5272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历程
1.2.1 国外研究历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管道和明渠模型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
2.1 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
2.1.1 阻力系数测定系统的设计原理
2.1.2 测定系统的整体布置
2.1.3 测定系统的局部设计
2.1.4 测定系统可能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准备
2.2.2 试验仪器设备
2.2.3 试验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道方面的测值分析研究
3.1 曼宁糙率系数n
3.1.1 PVC材料的三个管情况
3.1.2 PE材料的三个管情况
3.1.3 PPR材料的三个管的情况
3.1.4 综合分析
3.2 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1 PVC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2 PE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3 PPR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3.2.4 综合分析
3.3 海澄-威廉系数Ch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渠道模型方面的测值分析研究
4.1 概述
4.2 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1 PVC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2 PE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2.3 PPR圆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3 PVC矩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4 PVC梯形模型渠道曼宁糙率系数n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5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79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