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水库调度下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的空间分布
发布时间:2025-03-19 02:24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构建了宜昌-大通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长江流域上中游21座水库调度后在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的中下游的超额洪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构建长江中下游宜昌-大通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根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长江1956年和1998年的流量水位进行率定验证,率定验证结果良好;②针对目前已建成的长江中上游21座水库,根据上游水库配合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利用建立的上述数学模型,对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下的长江中下游各河段超额洪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开展分析;③根据不同典型年、不同频率下的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等4个地区的超额洪量,以及荆江等4个河段附近区蓄滞洪区的蓄洪容积分布情况,对在遭遇上述洪水情况下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形势展开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计算的荆江等4个河段的超额洪量均小于其附近区蓄滞洪区的蓄洪容积,因此,可通过蓄滞洪区联合调度来减小城陵矶等3个河段的超额洪量,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②21座水库群联合调度下,遭遇到P=0.5%的设计洪水时,长江中下游如城陵矶附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超额洪量,而目前有些蓄滞洪区还在规划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防洪调度方式及设计洪水
2.1 上游水库群的防洪调度方式
(1) 川渝河段。
(2) 嘉陵江中下游。
(3) 乌江中下游。
2.2 上游水库配合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
(1) 拦蓄方式。
(2) 启动时机。
(3) 启用次序。
2.3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
(1) 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
(2) 兼顾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
3 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变化水动力学模型
3.1 模型原理
3.2 数学模型的研究范围以及采用的断面资料
(1) 长江干流宜昌~大通。
(2) 洞庭湖区。
(3) 鄱阳湖区。
(4) 汉江下游区间。
3.3 边界条件
3.4 模型超额洪量计算方法
4 蓄滞洪区蓄洪水位与蓄洪容积情况
5 蓄滞洪区的利用类别
6 超额洪量空间分布的计算和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本文编号:4036548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防洪调度方式及设计洪水
2.1 上游水库群的防洪调度方式
(1) 川渝河段。
(2) 嘉陵江中下游。
(3) 乌江中下游。
2.2 上游水库配合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
(1) 拦蓄方式。
(2) 启动时机。
(3) 启用次序。
2.3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
(1) 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
(2) 兼顾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
3 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变化水动力学模型
3.1 模型原理
3.2 数学模型的研究范围以及采用的断面资料
(1) 长江干流宜昌~大通。
(2) 洞庭湖区。
(3) 鄱阳湖区。
(4) 汉江下游区间。
3.3 边界条件
3.4 模型超额洪量计算方法
4 蓄滞洪区蓄洪水位与蓄洪容积情况
5 蓄滞洪区的利用类别
6 超额洪量空间分布的计算和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本文编号:4036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03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