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21:24

  本文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与战略资源,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各个国家或地区日益明显。玛纳斯河流域城镇化的进程,从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本身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该流域城镇的发展受水资源的约束已日益明显,对该流域城镇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解决城镇用水问题,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借助区域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计量经济学理论等,对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剖析,除绪论之外,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城镇化与城镇用水、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外延及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论述,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玛纳斯河流域及玛河流域城镇的地理环境、气象与水文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大致了解研究区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从供求角度分析该流域城镇水资源供求关系,并从水环境、水利建设等方面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第四部分在理论基础上,为了保障评价结果的可信性,通过熵权-topsis法与改进的熵权-模糊物元两种方法对该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在两者方法的比较总结之下分析其制约因素及变化规律;第五部分则在上述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与建议,以期改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情况。此研究经过理论与计量的剖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除石河子较为富足外,玛纳斯县域沙湾县的水资源供求缺口都较大。第二,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较差,基本上处于不可承载状态,其中,石河子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Ⅴ级,不可承载状态,面临着极大压力;玛纳斯县的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Ⅳ级,相对于石河子市压力较小,而同样不可承载;沙湾县虽然处于Ⅲ级,相对平衡的承载力状态,然而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再加上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承载力状况同样不容乐观。第三,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不断优化的状态,且石河子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提升速率高于玛纳斯县,玛纳斯县高于沙湾县,但是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却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低水平惯性或低效率陷阱问题,三个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以来,水资源承载力整体状态级别一直未得到本质改变。第四,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表现出突出的空间分异性,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均显示由东向西,城镇水资源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空间分布状态。第五,各子系统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差异较大: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呈现出中间低,两端高的空间分布状态;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分布状态。第六,两种方法的熵权计算结果相对大小基本一致,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受本地资源约束最为强烈,且受人口压力与水资源污染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 熵权-模糊物元模型 玛纳斯河流域 城镇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程11-13
  • 1.2.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概述13-14
  • 1.2.3 研究方向与问题14
  • 1.2.4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5-16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5
  • 1.3.2 技术路线15-16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7-24
  • 2.1 城镇化与城镇用水17-19
  • 2.1.1 城镇化及其内涵17-18
  • 2.1.2 水资源与城镇用水18-19
  • 2.2 水资源承载力19-21
  • 2.2.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19-20
  • 2.2.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20-21
  • 2.3 相关基础理论21-24
  • 2.3.1 短板效应21
  • 2.3.2 耦合系统理论21-22
  • 2.3.3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22
  • 2.3.4“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理论22-24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24-29
  • 3.1 玛纳斯河流域概况24-25
  • 3.1.1 地理位置24
  • 3.1.2 气象气候24-25
  • 3.1.3 水环境概况25
  • 3.2 玛纳斯河流域城镇发展现状25-29
  • 3.2.1 石河子发展现状25-26
  • 3.2.2 沙湾县发展现状26-27
  • 3.2.3 玛纳斯县发展现状27-29
  • 第四章 玛河流域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29-36
  • 4.1 水资源供给29-32
  • 4.1.1 地表水29-31
  • 4.1.2 地下水31
  • 4.1.3 泉水31
  • 4.1.4 各城镇可供水总量31-32
  • 4.2 水资源需求分析32-34
  • 4.2.1 石河子市水资源需求分析32-33
  • 4.2.2 沙湾县水资源需求分析33
  • 4.2.3 玛纳斯县水资源需求分析33-34
  • 4.3 水利工程建设34
  • 4.4 水质与水环境34-36
  • 第五章 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介绍36-42
  •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36-37
  •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6
  •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6-37
  • 5.2 熵权-TOPSIS模型37-39
  • 5.2.1 构建判断矩阵38
  • 5.2.2 归一化处理38
  • 5.2.3 建立权重矩阵38
  • 5.2.4 计算熵值与信息效用值38
  • 5.2.5 计算权重38
  • 5.2.6 计算指标权重集38-39
  • 5.2.7 确定理想值与负理想值39
  • 5.2.8 计算距离Si+与Si-39
  • 5.2.9 计算评价指数39
  • 5.3 改进的熵权模糊物元模型39-42
  • 5.3.1 定义物元39
  • 5.3.2 定义复合模糊物元39-40
  • 5.3.3 从优隶属度原则40
  • 5.3.4 构造标准模糊物元与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40-41
  • 5.3.5 熵权法确定权重41
  • 5.3.6 计算贴近度与综合评价41-42
  • 第六章 综合评价与分析42-62
  • 6.1 熵权-TOPSIS法评价42-45
  • 6.1.1 评价等级标准的建立42
  • 6.1.2 熵权结果分析42
  • 6.1.3 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分析42-45
  • 6.2 熵权-模糊物元法评价45-61
  • 6.2.1 评价等级标准的建立45-49
  • 6.2.2 构建复合模糊物元、从优隶属度物元及差平方模糊物元49-57
  • 6.2.3 熵权计算57
  • 6.2.4 改进熵权-模糊物元模型评价结果分析57-61
  • 6.3 小结61-62
  • 第七章 相关对策与措施62-65
  • 7.1 节水措施62-63
  • 7.1.1 改进农业用水方式,,改善农业种植结构62
  • 7.1.2 改良工业生产工艺,提高其用水效率62
  • 7.1.3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节约生活用水62-63
  • 7.2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63
  • 7.2.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制,全面控制水污染63
  • 7.2.2 把安全饮用水保障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63
  • 7.2.3 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移63
  • 7.3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及用水结构调整63-65
  • 7.3.1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64
  • 7.3.2 加大服务业的建设力度64
  • 7.3.3 科学规划水资源配置结构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70
  • 附件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1期

2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J];海河水利;2003年03期

3 赵威,焦士兴;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吴九红,曾开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水利经济;2003年03期

5 张戈平,朱连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理论及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6 孟凡德,刘贤赵;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龙腾锐,姜文超,何强;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J];水利学报;2004年01期

8 赵西宁,吴普特,王万忠,冯浩;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4期

9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10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辉;河北省耕地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与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马吉巍;基于优化配置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5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川;辽宁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爱红;天津市大港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许世存;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魏亚蕊;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郭旋;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仿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温雅欣;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书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明成;河口岛屿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董雯;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3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