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坝施工期温度快速分析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7-06-11 20:01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坝施工期温度快速分析与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高坝混凝土通仓、快速浇筑施工,坝体施工期温控和防裂逐渐成为高坝安全性的关键技术难题。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坝工程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大坝”到“数字大坝”再到“智能大坝”的蜕变。基于大坝浇筑过程的海量施工和监测数据,建立施工期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快速、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实时反馈大坝施工期温度值,为实时温度控制提供决策支持,对实际施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这种背景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1.建立大坝施工期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并为数据分析提供快速查询和提取的数据接口。对大坝施工信息和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剔除噪音值保证数据的精确性;进行数据融合,使其便于存储和分析。2.基于碾压混凝土坝规范规定的温控标准(允许最高温度、基础温差、上下层温差和内外温差),对大坝温度计测点实测值进行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发现,允许最高温度是温度计测点是否合格的主要判别标准,而浇筑时间是其能否满足最高温度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3.基于三维有限元反演仿真模拟大坝温度场和应力场。温度计测点实测温度变化过程与仿真模拟温度变化过程、应变计组测点实测等效应变变化过程与仿真模拟应变变化过程吻合度均较高,表明反演模型有较高精度。坝体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高温区”,浇筑完成一个月后温度降至合理范围。坝体压应力满足抗压强度要求,拉应力除上部坝体内部区域外,均满足抗拉强度要求,大坝的安全运行有保障。4.基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算法建立大坝混凝土施工期最高温度与浇筑施工信息间的关联规则。当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比例为4:1时,模型预测最高温度残差值50%在1℃内,73%在3℃围内,预测精度较高。5.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数据挖掘算法建立大坝混凝土施工期温度时程与浇筑施工信息间的关联规则。当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4:1时,模型预测混凝土浇筑全过程温度时程残差值在3℃附近波动,模型稳定性好且预测精度较高;与有限元仿真模型相比,支持向量预测模型有巨大的计算效率优势,可实时预测、反馈大坝施工期温度变化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坝 施工期温度 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5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2 温度场与应力场数值计算11-16
  • 1.2.1 有限差分法12-13
  • 1.2.2 边界单元法13-14
  • 1.2.3 有限单元法14-16
  • 1.3 数据挖掘研究16-19
  • 1.3.1 基本概念16-18
  • 1.3.2 水利工程应用研究18-19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大坝施工期数据库设计21-44
  • 2.1 引言21-22
  • 2.2 数据库设计思路及内容22-33
  • 2.2.1 数据库设计思路22
  • 2.2.2 数据库内容22-33
  • 2.3 数据清洗、融合33-42
  • 2.3.1 温度计实测值33
  • 2.3.2 温度计埋设位置33-34
  • 2.3.3 冷却水管布置34
  • 2.3.4 应变计实测值处理34-42
  • 2.4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大坝温度实测值质量检测44-58
  • 3.1 引言44
  • 3.2 温控标准44-46
  • 3.2.1 容许最高温度44-45
  • 3.2.2 容许基础温差45-46
  • 3.2.3 上、下层温差46
  • 3.2.4 内外温差46
  • 3.3 温度检测46-56
  • 3.3.1 最高温度检测46-51
  • 3.3.2 基础温差检测51-54
  • 3.3.3 上、下层温差54-55
  • 3.3.4 内外温差55-56
  • 3.4 本章小结56-58
  • 第4章 大坝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反演仿真模拟58-87
  • 4.1 引言58
  • 4.2 有限元模型58-62
  • 4.2.1 底孔坝段(6#)有限元模型59-60
  • 4.2.2 泄洪中孔坝段(9#)有限元模型60-62
  • 4.3 温度场仿真模拟62-76
  • 4.3.1 温度场仿真模拟理论62-65
  • 4.3.2 温度场仿真模拟参数反演65-66
  • 4.3.3 底孔坝段(6#)温度场仿真模拟66-71
  • 4.3.4 泄洪中孔坝段(9#)温度场仿真模拟71-76
  • 4.4 应力场仿真模拟76-85
  • 4.4.1 应力仿真模型验证76-80
  • 4.4.2 底孔坝段(6#)应力仿真模拟结果80-82
  • 4.4.3 泄洪中孔坝段(9#)应力仿真模拟结果82-85
  • 4.5 本章小结85-87
  • 第5章 基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施工期最高温度值预测87-107
  • 5.1 引言87
  • 5.2 集成数据挖掘算法理论87-95
  • 5.2.1 主成分分析87-89
  • 5.2.2 粗糙集理论89-92
  • 5.2.3 神经网络92-95
  • 5.3 混凝土施工期最高温度值预测95-105
  • 5.3.1 数据提取95-98
  • 5.3.2 主成分分析98-100
  • 5.3.3 条件属性约简100-101
  • 5.3.4 基于神经网络的施工期最高温度值预测101-105
  • 5.4 本章小结105-107
  • 第6章 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的施工期温度过程预测107-122
  • 6.1 引言107
  • 6.2 算法理论107-112
  • 6.2.1 支持向量分类107-110
  • 6.2.2 支持向量回归110-112
  • 6.3 温度时序曲线预测112-120
  • 6.3.1 数据提取112-113
  • 6.3.2 条件属性约简113
  • 6.3.3 参数选择113-116
  • 6.3.4 模型训练与预测116-120
  • 6.3.5 支持向量预测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结果比较120
  • 6.4 本章小结120-122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122-124
  • 7.1 主要结论122-123
  • 7.2 研究展望123-124
  • 参考文献124-129
  • 致谢129-13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查尔伍德;朱晓红;;大坝和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化学膨胀[J];水利水电快报;2009年02期

2 马君寿;大坝的观测与监视[J];大坝与安全;1988年02期

3 陈益民,林震,张洪涛;大坝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材料学问题[J];硅酸盐学报;2000年S1期

4 刘志辉,许志宏;江垭大坝混凝土生产与管理简介[J];人民长江;2000年02期

5 马秀峰,熊冲玮;湖塘水库大坝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及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01年S1期

6 杜德进,张为民,张秀丽,陈昌林;风险评估在丰满水电站大坝的应用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2年06期

7 戴会超,周厚贵;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及工艺研究[J];中国三峡建设;2002年07期

8 陈鉴;李贵兴;何树平;王媛华;;右岸大坝混凝土施工掠影[J];中国三峡建设;2005年05期

9 ;2005年《大坝与安全》总目次[J];大坝与安全;2005年06期

10 郭文;;论某大坝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处理方法[J];广东科技;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谭靖夷院士在“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与温度控制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陈改新;;大坝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进展[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钱文勋;张燕迟;蔡跃波;丁建彤;;不同养护方式对掺粉煤灰大坝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杨正刚;徐波;韩道林;楼加丁;;声波穿透在大坝混凝土裂缝检测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益民;林霞;张洪滔;范家俊;;三峡大坝混凝土的组成、亚微结构和耐久性能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超然;;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浇筑技术[A];湖北省水利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高;仲崇刚;钟才良;李强;;水电工程大坝裂缝成因初探[A];2008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资料[C];2008年

9 孔祥芝;陈改新;纪国晋;;大坝混凝土渗透溶蚀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巍伟;佟艳辉;;大坝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华;要永不停息地追求更高质量标准[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记者 翟平国 通讯员 徐强国;巍巍大坝耸天山[N];中国电力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越;135,一个跨越历史的标记[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李斌 特约记者 谢鸿宏;新纪录,诞生在第七级[N];人民武警报;2010年

5 通讯员 庞卡 逢贺;大峡谷里崛起的地标[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记者刘志伟;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效益显著[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毕鹏飞 班静东;在前行中攻关 在攻关中前行[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友明 杨艳;大坝左岸垫座混凝土首仓开浇[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杨慎勤;二期大坝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开发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田宗伟;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水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洪钟;大坝动力系统的安全监控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s

本文编号:442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42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