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城市雨洪特征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8 20:22

  本文关键词:城市雨洪特征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大气降水引起的内涝危害和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排水防涝和面源污染控制已成为众多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垫面改造和排水系统优化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整合多种类型下垫面产流特征、污染物传输特征和水力特征的模型分析,目前已经成为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基于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技术理念,结合暴雨洪水管理软件(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建立了宝鸡市蟠龙新区的耦合污染物负荷计算的水力计算模型,研究下垫面改造对雨洪和面源污染特征的影响,目的在于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具体成果如下:1、建立模型,确定符合宝鸡市蟠龙新区地域地形和产流污染的控制参数,通过排出口流量和污染负荷数值模拟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最大误差在11%以内,模拟精度满足分析要求。2、分析规划区原有雨水系统排水不畅管段和积水点出现的原因,结果显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从一年一遇提升至两年一遇以后,原有系统过流能力无法满足要求。在原有排水系统中加入LID设施,模型分析揭示,在不改变原有排水管网的基础上,仅在排水管网源头合理加入小型控制设施来分散、消减部分雨水,便可以改善现有城市内涝问题,将原有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由1年变为2年,同时对于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负荷也能得都有效消减。3、当排水管网遭遇5年一遇的暴雨时,部分管段依然无法满足流量要求,提出设置雨洪调蓄池,将收集的雨水初步处理后用于城市道路喷洒、绿化的浇灌和景观用水,在降低内涝风险的同时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 暴雨管理模型 面源污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2;TV21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绪论8-17
  • 1.1 课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 低影响开发综合管理措施(LID-BMPs)10-14
  • 1.4 低影响开发和传统雨水管理模式对比14-15
  • 1.5 研究内容15-17
  • 2.SWMM模型原理17-26
  • 2.1 SWMM模型概述17-18
  • 2.2 地表径流模拟原理18-21
  • 2.2.1 地表产流模型18-20
  • 2.2.2 地表汇流模型20-21
  • 2.3 地表污染物的累积及冲刷模拟原理21-24
  • 2.3.1 地表污染物的累计模型21-22
  • 2.3.2 地表污染物的冲刷模型22-23
  • 2.3.3 街道清扫模型23-24
  • 2.4 传输子系统模拟原理24-25
  • 2.4.1 传输子系统的水动力计算24
  • 2.4.2 传输子系统水质计算方法24-25
  • 2.5 小结25-26
  • 3.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SWMM模型的建立26-37
  • 3.1 研究区域概况26-28
  • 3.1.1 地理概况26
  • 3.1.2 气象、水文26
  • 3.1.3 现有雨水利用系统26-28
  • 3.2 研究区域SWMM模型的建立28-36
  • 3.2.1 研究区域排水系统概化28-30
  • 3.2.2 模型参数的选取和验证30-36
  • 3.3 小结36-37
  • 4.对研究区域现有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改造37-49
  • 4.1 LID实施方案37-38
  • 4.2 不同重现期下的降雨时程分布38-41
  • 4.3 径流过程分析41-44
  • 4.3.1 径流变化过程分析41-42
  • 4.3.2 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分析42-43
  • 4.3.3 雨水径流与污染物总量关系分析43-44
  • 4.4 排出.流量分析44-46
  • 4.5 排出.污染物负荷分析46-48
  • 4.6 小节48-49
  • 5.雨水资源化利用49-52
  • 5.1 雨洪调蓄池设计49-51
  • 5.2 小节51-52
  • 6.结论和建议52-55
  • 6.1 结论52-53
  • 6.2 建议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影;廖振良;;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8期

2 钟素娟;刘德明;许静菊;陈巧辉;;国外雨水综合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J];福建建设科技;2014年02期

3 胡爱兵;张书函;陈建刚;;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1期

4 谢莹莹;刘遂庆;信昆仑;;城市暴雨模型发展现状与趋势[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刘兴坡;刘遂庆;李树平;胡坚;喻一萍;;基于SWMM的排水管网系统模拟分析技术[J];给水排水;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爱兵;丁年;任心欣;;低影响开发原理、应用和实例简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伯帜;城市设计暴雨及雨水径流计算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磊;基于模型的城市排水管网积水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继英;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雨洪特征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95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