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为研究背景,针对隧洞高温环境严重影响混凝土衬砌性能的问题,采用模拟高地温隧洞实际温湿度环境的方法,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和分析理念,研究了温度、水泥含量、砂率、水灰比、粉煤灰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出了混凝土在不同养护环境不同龄期的主次影响因素和回归方程。最后结合声发射监测系统,分析了混凝土在抗压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出混凝土在不同环境和龄期的破坏机理。为实际工程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研究结论为:(1)通过对比高温环境和标准环境下养护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证明了合理的高温环境能够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但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当温度超过某一个界定值时,高温环境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都有抑制作用。(2)通过对不同高温环境下在不同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各因素与不同龄期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同时也建立了各龄期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与各因素的回归方程。(3)通过对声发射撞击计数、能量,振铃计数的分析研究,得出混凝土在抗压破坏过程中,遵循三阶段变化和两个峰值的规律,从而能够有效的分析混凝土抗压破坏的机理。
【关键词】:高地温 衬砌混凝土 声发射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554;TV4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论文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试验设计方法15-31
- 2.1 实验设计方法种类及选择15-19
- 2.1.1 试验设计方法的种类15-17
- 2.1.2 试验设计方法的选择17-19
- 2.2 均匀设计表原理19-21
- 2.3 均匀设计基本步骤21-22
- 2.4 均匀设计结果分析方法22-30
- 2.4.1 直观分析法22-23
- 2.4.2 回归分析法23-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混凝土试验方案31-40
- 3.1 原材料的选择31-33
- 3.1.1 水泥31
- 3.1.2 骨料31-32
- 3.1.3 掺合料的选择32
- 3.1.4 外加剂32-33
- 3.2 制定配合比33-35
- 3.3 试验设备、仪器35-36
- 3.4 试验方法36-39
- 3.4.1 试样制作流程36
- 3.4.2 模拟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方式36-37
- 3.4.3 模拟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时间37-38
- 3.4.4 试验步骤38-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及分析40-68
- 4.1 温度环境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40-48
- 4.1.1 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及分析40-43
- 4.1.2 混凝土抗拉强度结果及分析43-46
- 4.1.3 混凝土弹性模量结果及分析46-48
- 4.2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48-66
- 4.2.1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48-54
- 4.2.2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54-60
- 4.2.3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60-66
- 4.3 本章小结66-68
- 第5章 混凝土受压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68-84
- 5.1 声发射检测技术概述及原理68-69
- 5.1.1 声发射检测技术概述68
- 5.1.2 声发射检测技术原理68-69
- 5.2 声发射信号类型及处理方法69-71
- 5.2.1 声发射信号类型69-70
- 5.2.2 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法70-71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71-82
- 5.3.1 不同养护环境及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及分析71-73
- 5.3.2 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应力的关系73-82
- 5.4 本章小结82-84
- 结论与展望84-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1
- 个人简历91
-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以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兵;范宏亮;;高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2 王文兵;范宏亮;;高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J];矿业快报;2008年09期
3 闫瑞兰;高占云;;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8期
4 孟丽岩;盖遵彬;尹晓黎;;使用年限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5期
5 高英才;钢材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要点浅述[J];广东建材;2002年09期
6 林伦,王岩,魏冬青,廖晓兰;增钙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年03期
7 王孔藩,许清风,刘挺林;高温下及高温冷却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05年08期
8 戎涛;刘泽军;丁亚红;;不同使用年限既有未碳化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9 冯晴;邓鸿飞;王建仓;;高温地下工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郑建洪;林东;西晓林;;高温对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广东建材;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佳;赵贺云;邵利利;卢晋波;刘红彬;彭瑞东;;高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中的变形测试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宇峰;吉伯海;彭昌宪;;混凝土水化反应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李丽娟;黄海滨;刘锋;;再生塑料颗粒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4 胡晓波;龙亭;陶新明;侯晓燕;刘芬;肖柏军;;模拟酸雨条件下C50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的试验分析[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丽娟;黄海滨;刘锋;;再生塑料颗粒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胡晓波;龙亭;陶新明;侯晓燕;刘芬;肖柏军;;模拟酸雨条件下C50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的试验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宁建国;卢静涵;;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孙洋;刁波;;冻融与化学物质腐蚀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的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牛绍仁;李立仁;;特细砂及JK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10 田耀刚;丁庆军;王发洲;胡曙光;;高强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韬;冲击荷载作用下重晶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黄振;纳米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3 李向辉;基于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4 蒋立浩;高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5 栾海洋;不同尺度酸雨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姬鸿云;低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晓丽;杜拉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早期裂缝的分形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张仕进;电液压脉冲强极性活化水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李凌云;高压水荷载下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博;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地温隧洞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9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