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研究
【摘要】:水电工程建设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影响了生态系统内部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生态风险。为定量分析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风险,需要构建一套可操作的计算方法。为此,归纳借鉴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结合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从影响和受体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出发,构建了水电建设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分析水电工程的生态风险大小,可操作性强;其用于流域水电开发生态风险评价,可为决策部门提供数据依据,也可以为流域水电开发生态风险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关键词】: 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定量分析 水电工程建设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2011BAC09B07)
【分类号】:TV21;X82
【正文快照】: 0引言水电工程建设通过施工和淹没占地、电站运行、大坝阻隔、移民等行为,改变工程区生命和非生命系统状态,以直接或间接等多种影响途径作用于生态系统,改变了生态系统内部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1]。为分析水电建设的生态风险,本文将构建生态风险概念模型,为定量分析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珍桢;李全兵;张磊;;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水库大坝漫顶风险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年02期
2 李仁凤;王占全;;大坝工程与生态环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3 贺成龙;张培生;吴建华;刘文莉;;大坝“灰色足迹”概念及评价体系探讨[J];建筑经济;2008年04期
4 庞祥洪;;水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与补偿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年01期
5 刘晓盛;;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2期
6 魏静;刘兆楠;丁万峰;;基于大坝建设和水库运行对下游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年06期
7 陈丹;陈菁;吕祝乌;陈祥;;水科学定量研究新思路:能值理论与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董世伟;;浅议水库大坝安全监测[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4期
9 尹炎;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2期
10 侯锐;刘恒;钟华平;耿雷华;;基于PSR模型的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想[J];云南水力发电;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明祥;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唐艳娟;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刘子辉;闸坝对重污染河流水质水量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吕宗平;RTU在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罗艳;宁波市樟溪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尊伟;臣虎山水库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侯锐;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余文公;三峡水库生态径流调度措施与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石恒艮;水库移民政策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田鹏;生态足迹法评价水工程环境效应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2 韩丽,戴志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3期
3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4 郑创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问题讨论[J];广州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5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程燕,周军英,单正军,陈建群;国内外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7 侯绍刚;张晏卿;;生态风险评价进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李锋;陈展;;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9 吕妍;袁涛;王文华;;个人护理用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8期
10 李谢辉;李景宜;;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娜;余若祯;王宏;;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包慧娟;王永芳;;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段飞舟;石静儒;;生态风险评价回顾与我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周军英;程燕;单正军;Martin Williams;Mark Cheplick;;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暴露场景和暴露模拟平台构建[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景宜;文彦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自珍;施维林;;西部荒漠绿洲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娟;蔡永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游珍;;基于景观格局的孤山川流域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谢辉;;3S技术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洪华;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杨娟;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刘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雪华;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日娜;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昕;上海滨海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程文龙;宁夏盐池北部风沙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林小丽;农药对家蚕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马萧;脆弱性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炳亮;森林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章德武;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贺睿;大连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乔群博;乌兰木伦河煤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郭先华;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及水质安全管理[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1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52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