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调度对支流库湾水温结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三峡水库调度对支流库湾水温结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水库 浮力频率 热收支 热含量 热稳定性
【摘要】:湖库水温的变化对于区域乃至整体水生态环境具有非常显著影响,研究水库调度对支流库湾温度影响,深入分析热力学状况,对于提高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水温分层的有关文献学习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三条支流(草堂河、梅溪河以及朱衣河)的水温和气象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水温结构的时空分布以及水温分层的强度变化,计算了支流库湾水面净热通量、平流输运热量以及热含量年内变化情况,通过使用施密特热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对完全瓦解水体分层状态所需要的能量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研究表明:(1)由于受干支流的水交换的影响,且三条支流与干流交汇角度不同,水舌延伸范围各有差异,草堂河与梅溪河水舌延伸长度为河流的四分之三,而朱衣河仅为河流长度的一半,而在水温分层方面,草堂河温度垂向分层最弱,梅溪河与朱衣河分层状况基本相同。(2)水面净热通量从支流河口到上游沿程变小。在春夏两季,水温结构沿程变化显著,长波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受水温和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造成净热通量波动较大;在秋冬季节,其差异性较小。平流输运热量与水位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平流输运热量是造成热含量改变的主导因素。水面净热交换量与平流输运热量作为影响热含量变化大小的两个因素,在各月份中,平流输运热量占热含量变化50%以上,对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4)支流热稳定性存在时空分布。在空间上,支流热稳定性最大值在干支流交汇处和支流中部交替出现,而支流上游较小;在时间上表现为初春和初秋热稳定性出现双峰,而在夏、冬季出现双谷。(5)不同支流热稳定性对水库调度响应程度不一致,其中梅溪河受水库调度影响最为显著,而朱衣河最不敏感。由于干支流交汇角度的不同,支流河口与中部,梅溪河热稳定性居首,而朱衣河居中,草堂河最小,而支流上游的热稳定性的最大值则轮流出现。
【关键词】:三峡水库 浮力频率 热收支 热含量 热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697.11;TV697.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引言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空气温度13
- 1.2.2 水面热通量13-14
- 1.2.3 入库水温与水量14-15
- 1.2.4 风力影响15
- 1.2.5 对流扩散15-16
- 1.2.6 人为因素16-17
- 1.3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4 技术路线18-19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9-27
- 2.1 研究区域概况19-22
- 2.2 研究方法22-27
- 2.2.1 采样站位设置22-23
- 2.2.2 采样频率及指标23
- 2.2.3 计算公式23-27
- 第3章 支流水温结构时空变化27-41
- 3.1 水温结构时间变化27-31
- 3.1.1 草堂河水温结构时间变化27-28
- 3.1.2 梅溪河水温结构时间变化28-29
- 3.1.3 朱衣河水温结构时间变化29-31
- 3.2 水温结构空间变化31-37
- 3.2.1 草堂河水温结构空间变化31-33
- 3.2.2 梅溪河水温结构空间变化33-35
- 3.2.3 朱衣河水温结构空间变化35-37
- 3.3 水温结构稳定性37-39
- 3.3.1 草堂河水温结构稳定性37-38
- 3.3.2 梅溪河水温结构稳定性38
- 3.3.3 朱衣河水温结构稳定性38-39
-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支流库湾热收支41-70
- 4.1 辐射通量41-46
- 4.1.1 草堂河辐射通量41-43
- 4.1.2 梅溪河辐射通量43-45
- 4.1.3 朱衣河辐射通量45-46
- 4.2 显热通量46-50
- 4.2.1 草堂河显热通量46-48
- 4.2.2 梅溪河显热通量48
- 4.2.3 朱衣河显热通量48-50
- 4.3 潜热通量50-52
- 4.3.1 草堂河潜热通量50-51
- 4.3.2 梅溪河潜热通量51
- 4.3.3 朱衣河潜热通量51-52
- 4.4 净热通量52-56
- 4.4.1 草堂河净热通量52-54
- 4.4.2 梅溪河净热通量54-55
- 4.4.3 朱衣河净热通量55-56
- 4.5 支流平流输运热量56-60
- 4.5.1 草堂河平流输运热量56-58
- 4.5.2 梅溪河平流输运热量58-59
- 4.5.3 朱衣河平流输运热量59-60
- 4.6 支流热含量60-68
- 4.6.1 草堂河热含量60-63
- 4.6.2 梅溪河热含量63-65
- 4.6.3 朱衣河热含量65-68
- 本章小结68-70
- 第5章 支流库热稳定性70-80
- 5.1 支流热稳定性70-72
- 5.1.1 草堂河热稳定性70-71
- 5.1.2 梅溪河热稳定性71
- 5.1.3 朱衣河热稳定性71-72
- 5.2 水库不同时期支流热稳定性变化速率差异72-76
- 5.2.1 草堂河热稳定性变化速率72-73
- 5.2.2 梅溪河热稳定性变化速率73-74
- 5.2.3 朱衣河热稳定性变化速率74-76
- 5.3 支流不同位置热稳定性差异76-78
- 5.3.1 支流河口热稳定性差异76
- 5.3.2 支流中部热稳定性差异76-77
- 5.3.3 支流上游热稳定性差异77-78
- 本章小结78-80
- 结论与展望80-82
- 结论80-81
- 展望81-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9
- 作者简介8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89-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然;邓兵;王雨春;汪福顺;党承华;;三峡库区干支流水体交换特征初步研究——以朱衣河为例[J];人民长江;2015年22期
2 吴娅;王雨春;胡明明;刘德富;黄钰铃;李敦海;陈文重;许涛;;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浮游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5年04期
3 孙昕;叶丽丽;黄廷林;刘伟;;破坏水库水温分层系统的能量效率估算:以金盆水库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1期
4 刘明亮;吴志旭;何剑波;沈旭;高玉蓉;虞左明;;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热力学状况及热力分层研究[J];湖泊科学;2014年03期
5 魏小旺;陈青生;马中良;;设置生态机组对水库水温及下泄水温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3期
6 李嘉;梁瑞峰;邓云;脱友才;;水库水温分层的流场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5期
7 陶美;逄勇;王华;鲍琨;;洪水对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3年05期
8 谢涛;纪道斌;刘德富;朱冠霖;张宇;向经文;;三峡水库库首水温监测及初步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9 董春颖;虞左明;吴志旭;吴春金;;千岛湖湖泊区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7期
10 甘衍军;李兰;武见;叶爱中;;基于EFDC的二滩水库水温模拟及水温分层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光富;支流河口水动力作用对三峡库区干支流营养盐交换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霞;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异重流背景下水华暴发影响因子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3 戴群英;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水温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8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57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