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在土石坝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20:19

  本文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在土石坝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混凝土心墙 应力应变 变形协调 水力劈裂 渗流


【摘要】: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云南省寻甸县黑山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均质坝进行了心墙与两侧过渡层变形协调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心墙的厚度对坝体防渗的变化规律。计算中坝体和心墙的本构模型采用邓肯张E-B模型,对不同厚度的心墙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比其相互之间的变形协调规律及心墙对防渗的效果。对心墙下游面不同坡度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比其相互之间的应力及变形的规律,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方法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是否可能发生水力劈裂破坏进行判别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坝体和心墙受到的沉降及应力呈对称分布,其应力应变规律处于合理范围,但心墙都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拱效应,针对其可能存在的水力劈裂破坏需要进行研究。通过沥青混凝土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破坏的判定准则,除左、右两岸及坝顶的部分区域外,心墙上游面的水压力远小于最小主应力。结果显示,沥青混凝土心墙理论上发生水力劈裂的可能性极小。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Ansys workbench计算软件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形的结果是合理的,不会发生水力劈裂破坏,也不会发生拉压及剪切等相关破坏。心墙厚度在0.3m、0.4m和0.5m条件下,大部分水平位移满足变形协调性,顺河向水平位移值随着心墙厚度的增加而变大,拱效应越明显,说明对心墙水平位移越不利。心墙与过渡层的沉降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变大,并且随着心墙厚度的增加,沉降的最大值随之减小。相对两侧的过渡层而言,心墙上部沉降小,底部沉降大,整个心墙在高度方向上有“被拉伸”的现象,这就为心墙产生拱效应提供了必要条件。(2)心墙以受压应力为主,局部区域受拉,但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值均未超过沥青混凝土的强度,故心墙的受力是安全的。通过验算,并未发生水力劈裂破坏。(3)坝体加入沥青混凝土心墙后,浸润线明显降低,防渗效果好,并且渗流量随着心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4)坝体加入心墙后,使坝体下游变形减小,上游变形增大,且使坝体的大、小主应力增加。随着θ值的增大,小主应力的最大值逐渐减小。心墙的顺河向位移的最大值均发生在高程2141.0m附近,心墙内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拱效应”。通过把心墙的最小主应力与上游面水压力进行比较,对心墙是否可能会发生水力劈裂破坏进行了判别分析,计算分析得出:除坝顶局部区域外,水压力值远小于心墙的最小主应力值,心墙理论上不会发生水力劈裂破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心墙 应力应变 变形协调 水力劈裂 渗流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641;TV543.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引言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17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4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本构模型19-29
  • 2.1 有限元法的一般原理19-20
  • 2.1.1 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19-20
  • 2.1.2 位移法建立的方程20
  • 2.2 均质坝的本构模型20-23
  • 2.2.1 邓肯张E-v模型21-23
  • 2.2.2 邓肯张E-B模型23
  • 2.2.3 抗剪强度指标23
  • 2.3 有限元的分析方法23-26
  • 2.3.1 计算软件23-24
  • 2.3.2 非线性问题的分析方法24-26
  • 2.3.3 大坝施工及运行过程的模拟26
  • 2.3.4 坝体渗流计算模型26
  • 2.4 本章小结26-29
  • 第三章 不同厚度防渗心墙对土石坝应力应变和防渗的影响29-61
  • 3.1 沥青混凝土心墙均质坝应力与变形分析29-43
  • 3.1.1 黑山水库概况29-33
  • 3.1.1.1 工程概况29-30
  • 3.1.1.2 水文概况30-31
  • 3.1.1.3 地形地质31-33
  • 3.1.2 有限元法计算的模型33-34
  • 3.1.3 计算参数与加载过程34-35
  • 3.1.3.1 计算参数34-35
  • 3.1.3.2 施工加载过程35
  • 3.1.4 沥青混凝土心墙均质坝计算结果35-43
  • 3.2 沥青混凝土心墙与两侧过渡层变形协调性分析43-55
  • 3.2.1 心墙与过渡层顺河向变形协调43-50
  • 3.2.2 心墙与过渡层沉降变形协调50-53
  • 3.2.3 心墙变形及应力53-55
  • 3.3 心墙水力劈裂的判别55-56
  • 3.4 心墙对坝体的防渗分析56-58
  • 3.4.1 边界条件的处理56-57
  • 3.4.2 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的计算结果57-58
  • 3.5 本章小结58-61
  • 第四章 不同下游面坡度防渗心墙的应力与变形的分析61-81
  • 4.1 坝体变形及应力应变61-68
  • 4.2 心墙的变形和应力应变68-79
  • 4.3 心墙水力劈裂的判别79-80
  • 4.4 本章小结80-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5
  • 5.1 结论81-82
  • 5.2 展望82-85
  • 致谢85-87
  • 参考文献87-93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晗;汪明元;饶锡保;黄斌;;300m级超高土质心墙坝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期

2 H.萨克加德;刘翔;;北美兴建的首座沥青心墙坝[J];水利水电快报;2010年04期

3 田景元;姜媛媛;;300m级高土石坝心墙直—斜轴线布置型式选择中的渗流和静动力计算分析[J];水电站设计;2010年02期

4 沙金煊;心墙坝壳中自由水面变化的分析[J];水利学报;1981年01期

5 王观琪;余挺;李永红;李国英;;300m级高土石心墙坝流变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6 王瑞骏,陈尧隆;心墙坝湿化变形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龙文;;黑河大坝心墙坡比选择的探讨[J];陕西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2期

8 王家维;徐智桓;赵淑清;;浅谈土心墙与基础连接设计[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6期

9 杨皓然;何昌荣;郭志元;李铁园;;乐园水库风化泥岩心墙防渗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3年01期

10 F.里斯特;欧阳常恒;;叙尔文斯泰因土坝老化引起心墙防渗效果的变化[J];人民长江;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艾英钵;张坤勇;;心墙坝三维有限元实例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旺林;;振冲法加固岸堤水库砂壳心墙坝的实践[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林祥;人工砾石土拉裂特性及其对超高土石坝心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续荣;砾石土高心墙坝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2 江时俊;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在土石坝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亮;土石坝心墙裂缝扩展与自愈合发生条件的室内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路文波;深覆盖层心墙坝的应力变形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钱亚俊;高心墙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党少英;金盆水库大坝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和预测[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谭继文;宽级配砾质土在土石坝心墙防渗中的应用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相峰;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应力与变形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9 柳育刚;心墙坝料压实质量实时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颜国卿;心墙坝有效应力与总应力算法的对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6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06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