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不同水头作用
本文关键词:“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不同水头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水沙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压力水头
【摘要】:为完善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结合,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RNG(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压力水头作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FLUENT软件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加压水头作用下,装置内部流场泥沙分布特征的变化。研究表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在压力水头为1.8~1.9m作用下,清水溢流含沙浓度较小,排沙底孔排沙畅通,是装置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最理想的状态。研究结果为将加压液化输沙技术更好的运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水沙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压力水头
【基金】:国家星火计划(2012GA890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469003)
【分类号】:TV149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解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1](以下简称装置)因锥体径坡较大难以运用于实际工程的问题,鲁霞[2]将加压液化输砂技术引入装置,成功减缓了锥体径坡。经前期对布设加压液化管路前后的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3],得出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后,通过加压液化孔射出水流的扰动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彦,赵应长;用修正的K—ε方程计算旋转流动[J];昆明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惠康;;加压液化输沙技术运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数学模型选择[J];广东水利水电;2015年03期
2 梁迟;;陡坡后消力池水流数值模拟计算中模型选择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5年06期
3 冯鹿鹿;;泄水陡坡后的消力池数学计算模型选择[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年08期
4 惠康;谭义海;;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不同孔径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旭东;复杂旋转侧喷流场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水沙分离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境;滴灌带单翼齿形迷宫流道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2 徐燕;“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流场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3 陈伟东;“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结构对清水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4 孙鑫;T型三通和圆弧型三通流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5 惠康;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在“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中应用的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万勇,吴韵侠;多级调压远距离输沙技术应用与研究[J];人民黄河;2004年10期
2 岳德军,侯素珍,赵业安,潘贤娣;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J];人民黄河;1996年08期
3 郑万勇,吴韵侠;多级调压箱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江恩惠;韩其为;;黄河非平衡输沙典型事例及其研究概述[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年03期
5 侯杰,邱秀云,周著;悬板区流场特性及其对输沙的影响[J];泥沙研究;1999年03期
6 宋玉山,王刚;单泵过渡为双泵接力的合理输沙距离分析[J];人民黄河;1995年03期
7 齐璞,李文学,张原峰;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输沙方式商榷[J];人民黄河;1996年02期
8 许炯心;流域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8期
9 陈大刚;秦皇岛港海域余流输沙对锚地淤积影响的分析与计算[J];水道港口;1998年03期
10 陈雄波;杨丽丰;张厚军;李世滢;;渭河下游洪水冲淤特性及输沙用水量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宇;陈俊杰;;束水输沙调流船在黄河下游应用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魏剑宏;;嘉、汉入黄“输沙入海”从规律上解决黄河下游泥沙堆积性环境风险[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3 周小迟;曹志先;;悬移质含沙量恢复饱和距离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锐捷;黄河下游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6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0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