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排水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渠道排水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近百年来在大江大河上兴建了众多的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道的天然条件,渠道排水口与主河道相互作用,形成了主河槽与渠道的关系。主河槽与渠道两股水流相互顶托,水流能量损失较大,水流挟沙能力下降,促使大量泥沙及卵石在汇合口落淤,因此在汇合口及其附近形成了浅滩、三角洲,对河床以及通航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河工模型试验模拟了某水利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取水河道,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成果如下: (1)当渠道不过水,河道过水的时候,在出水口前流速比较大,当水流达到出水口处的时候,流速变缓,这是由于在出水口处河道突然变宽,在来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速变小。 (2)当渠道开始泄水,但来水量比较小时,在出水口处流速比较紊乱,流态复杂,主河道的走势不明显,这是因为渠道来水与河道水流相互顶托造成的结果。 (3)当渠道来水量较大,与河道来水量大体相当的时候,在出水口处流态紊乱,形成了明显的交汇脊线,脊线左侧即渠道一侧流速非常大,脊线右侧流速比较小,这就使得河床左岸容易冲刷,右岸泥沙淤积。 (4)淤积体有随着渠道来水与河道来水量不同呈现摆动的趋势,当渠道来水量大,,淤积体向河道摆动,渠道来水量小,向渠道摆动。 (5)在渠道泄水处与河道交汇的地方的淤积体一直存在,这是因为渠道排水与河道来水相互顶托,导致能量损失,水流的挟沙能力减小,以至于泥沙在此落淤。
【关键词】:河道演变 挟沙能力 淤积体 泥沙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4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2 国内外汇合口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外汇合口研究进展11-12
- 1.2.2 国内汇合口研究进展12-15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15
- 1.2.4 几种常见的交汇类型图例15-16
- 1.3 本试验研究方法及内容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本试验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工程概况17-25
- 2.1 自然地理概况17
- 2.1.1 流域概况17
- 2.1.2 降水的季节性分布17
- 2.1.3 降水的地理分布17
- 2.1.4 洪水特性17
- 2.2 泥沙情况17-21
- 2.2.1 水沙变化17-18
- 2.2.2 坝址沙量18-19
- 2.2.3 泥沙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19-21
- 2.3 工程基本情况21-25
- 2.3.1 工程枢纽等级及建筑物级别21-22
- 2.3.2 枢纽布置22-25
- 第3章 模型试验设计和制作25-37
- 3.1 模型试验的依据25-26
- 3.1.1 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25
- 3.1.2 河工模型的选择25-26
- 3.2 模型设计26
- 3.2.1 模型布置26
- 3.2.2 模型设计依据26
- 3.3 模型比尺26-31
- 3.3.1 模型比尺选择的重要性26
- 3.3.2 相似条件与相似理论26-29
- 3.3.3 模型几何比尺29
- 3.3.4 水流运动相似比尺29
- 3.3.5 推移质运动相似29-31
- 3.4 模型量测仪器及设备31-34
- 3.4.1 流量量测仪器32-33
- 3.4.2 水位量测仪器33
- 3.4.3 地形量测仪器33-34
- 3.4.4 流速量测仪器34
- 3.5 模型制作34-35
- 3.5.1 图纸来源34-35
- 3.5.2 控制河道地形方法选择35
- 3.5.3 模型制作35
- 3.6 模型设计验证35-37
- 3.6.1 模型水位验证35-37
- 第4章 定床试验结果分析37-55
- 4.1 试验安排37
- 4.1.1 试验放水过程37
- 4.1.2 试验测量断面37
- 4.2 引水渠内水位变化37-40
- 4.3 流速分布情况40-54
- 4.3.1 总流量 142 m3/s 流速分布40-42
- 4.3.2 总流量 262.5 m3/s 流速分布42-44
- 4.3.3 总流量 183.49 m3/s 流速分布44-46
- 4.3.4 总流量 165.5m3/s 流速分布46-48
- 4.3.5 总流量 214.5m3/s 流速分布48-51
- 4.3.6 总流量 356.04m3/s 流速分布51-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汇合口河床冲淤变形55-61
- 5.1 试验设计55-56
- 5.2 试验安排56
- 5.3 试验结果分析56-61
- 5.3.1 五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6-57
- 5.3.2 十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7
- 5.3.3 三十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7-58
- 5.3.4 五十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8
- 5.3.5 百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8-59
- 5.3.6 二百年一遇洪水观测结果分析59-6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62
- 6.1.1 对水位的影响61
- 6.1.2 对流速的影响61
- 6.1.3 对河床变形的影响61-62
- 6.2 建议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68
- 附图一 布局图67-68
- 作者简介68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绪坚;胡春宏;;河床演变的均衡稳定理论及其在黄河下游的应用[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2 傅华;马耀昌;王士毅;;川江风簸碛滩河床演变及航道整治[J];泥沙研究;2006年06期
3 高志斌;段光磊;;边界条件对三峡坝下游河床演变影响[J];人民长江;2006年12期
4 潘玉敏;李静;;珠江三角洲近二十年来河床演变浅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6年S1期
5 尹英顺;姜霞;;绥芬河河床演变及整治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6 刘俊;;汉江安康市汉滨段河床演变初探[J];陕西水利;2007年04期
7 赵涛;牧振伟;杨力行;;河床演变的最小阻力趋向[J];科技资讯;2007年34期
8 朱继伟;武亚菊;刘俊勇;朱秋菊;;广州内港航道近50年来河床演变浅析[J];人民珠江;2008年03期
9 刘腾霄;师奎;;石头河河床演变及整治措施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曹叔尤;刘兴年;黄尔;杨克君;;地震背景下的川江流域泥沙与河床演变问题研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子冰;王义刚;;长江口南港河床演变及南、北槽分流口稳定性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胜利;孔祥虎;李积尧;;黄河航道兰州段河床演变、观测和整治效果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玉明;熊超;高志斌;;荆江河床演变过程中环境影响初探[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09年
4 莫明辉;许洁;;甬江河床演变趋势探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杰;赵德招;程海峰;张俊勇;;长江口南港近期河床演变及南岸淤积原因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高正荣;杨程生;;长江口北支河床演变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构想[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邓明文;董玉文;胡江;疏玉清;;卡口河道河床演变规律初探——以澜沧江曼厅河段为例[A];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晓刚;彭玉明;朱叶华;;荆江河床演变对环境影响初探[A];水生态监测与分析论文集[C];2008年
9 陈小春;谭泳;陈永超;;从河床演变的观点浅析北江大堤的几宗险情[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高祥宇;窦希萍;朱明成;高正荣;;灌河河床演变及河相关系分析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长征;三院士联合建议尽快实施荆江河床演变观测[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秦延安;国内专家研讨泥沙治理[N];黄河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艳;黄河水沙及河床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郑珊;非平衡态河床演变过程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屈贵贤;长江下游大通—江阴段近五十年河床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周杰;河口粘性泥沙输运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5 黄颖;水库下游河床调整及防护措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东;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河河床演变及治理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陈江;引江济太长江水源地岸线稳定性与河床演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朱治;瓯江口河床演变与整治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文斌;长江洪水对河口典型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倪敏;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椒江河口河床演变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雨;南m:河西竹昌大桥段河床演变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7 刘蕾;长江口南支、南港河床演变及外高桥港区淤积原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佳;广西绣江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规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贺巧宁;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王高山;长江上游金钟碛河段河床演变及整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0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2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