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萨河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研究
【摘要】: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和河道整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体系的重要途径。水景观规划和河道整治问题不仅仅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问题,也是集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城市发展综合问题。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护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城市水环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水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水景观功能性和水景观结构两个方面。水景观功能性表明了生态系统和水景观的功能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认为景观结构下不同单元之间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水景观结构包含了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空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特点、能量循环流动和物种的空间分布等要素。拉萨市拉萨河(中心城区段)从2001年起完善了中心城区段防洪体系,除上游左岸有5.7km今年开工建设外,左右两岸目前全部建立有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堤。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河道横流影响汛期堤防安全;(2)枯水期河水面积较小,无法形成良好的水环境,不能满足拉萨市环境、生态、水景观的要求;(3)河道管理工作滞后,乱采乱挖乱排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行洪不畅通。对于人工生态景观设计水渠来说,人工景观的建设前提是要确保安全的水量和水质。本文针对拉萨河(中心城区段)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拉萨河(中心城区段)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工作,侧重于研究拉萨河的流域情况、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近几十年的洪水灾害情况,收集了洪水灾害的详细数据,为水景观工程设计的研究提供支撑;以拉萨河(中心城区段)的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作为案例,研究高寒地区水景观规划设计流程,分析计算规划设计和河道整治后的防洪能力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选址方案,筛选出了更为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对于高寒海拔地区水景观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建立河道水环境整治和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为其他高寒海拔地区的水景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工程案例。
【关键词】:水生态 景观规划 河道整治 水质 工程案例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8;TV8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水景观设计的概念12-14
- 1.2.1 主要模式12-13
- 1.2.2 构成要素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6
- 1.3.1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内城市河道景观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的理论初探18-21
- 2.1 相关理论综述18-19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18
- 2.1.2 水景观生态学综述18-19
- 2.2 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的理论19-21
- 2.2.1 水景观生态规划19
- 2.2.2 河道景观生态系统建设19-20
- 2.2.3 河道整治的生态目标20-21
- 第3章 拉萨河水文环境21-27
- 3.1 拉萨河中心城区基本情况21
- 3.2 水文气象条件分析21-25
- 3.2.1 水文气象特征21-22
- 3.2.2 流域下垫面特征22-24
- 3.2.3 地质条件分析24
- 3.2.4 洪水灾害分析24-25
- 3.3 拉萨河治理中存在问题25-27
- 第4章 水景观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方案研究27-41
- 4.1 必要性分析27-28
- 4.1.1 水景观规划设计必要性27-28
- 4.1.2 河道整治必要性28
- 4.2 规划设计原则28-29
- 4.3 对洪水成果的再分析29-33
- 4.3.1 历史洪水分析29-30
- 4.3.2 水面线成果分析30-33
- 4.4 选址方案对比33-35
- 4.4.1 选址方案一33-34
- 4.4.2 选址方案二34-35
- 4.5 水景观设计35-39
- 4.5.1 河道中心线35-36
- 4.5.2 河道稳定河宽36
- 4.5.3 拦河闸工程36-39
- 4.6 河道整治规划设计39-41
- 4.6.1 疏浚方案39
- 4.6.2 疏浚方式及机具的控制39-40
- 4.6.3 对疏浚料的处理40-41
- 第5章 效果判识与评价41-51
- 5.1 防洪主体生态效果判识41-46
- 5.1.1 拦河闸建设的生态效果判识41-44
- 5.1.2 疏浚后对河道影响分析44-46
- 5.2 环境影响判识与评价46-48
- 5.2.1 环境现状分析46
- 5.2.2 水文水资源影响判识46-47
- 5.2.3 水环境影响判识47
- 5.2.4 水质影响判识47-48
- 5.3 生态影响判识与评价48-49
- 5.3.1 对陆生植被的影响判识48
- 5.3.2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判识48-49
- 5.3.3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判识49
- 5.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评价49-51
- 5.4.1 水质保护措施评价49-50
- 5.4.2 水生态保护措施评价50-51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51-54
- 6.1 主要结论51
- 6.2 不足51-52
- 6.3 建议52-54
- 6.3.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52
- 6.3.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52-53
- 6.3.3 加强建设过程生态环境保护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沛丰;;拉萨河[J];中国水利;1987年04期
2 史海匀;傅旭东;王远见;王光谦;巩同梁;;拉萨河流域蒸发力估算:改进道尔顿模型[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林摘;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启动[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11期
4 肖长伟;王静;赵军祥;;拉萨河流域生态胁迫典型要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水利;2009年21期
5 吴滔,袁鹏,戴露,丁义,谢珊;西藏拉萨河径流预测方法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2期
6 宗永臣;;基于模糊评价的拉萨河水环境现状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4期
7 宁爱凤,尹观,刘天仇;拉萨河地区的大气降水同位素分布特征[J];矿物岩石;2000年03期
8 ;驻藏部队建成西藏最大的绿色生态林木基地[J];吉林水利;2002年10期
9 周丹;黄川友;;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四川水利;2007年02期
10 一夫;;我骑着自行车跨过了金沙江(四)[J];中国自行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凤;李梅;崔益斌;张荣飞;;拉萨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及潜在风险评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王川;;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思考——以拉萨河流域为例[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常春平;邹学勇;张春来;黄永梅;程宏;赵延治;全占军;邱玉郡;房志玲;王升堂;;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的遥感解析[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秀启;陈毅峰;何德奎;;西藏拉萨河双须叶须鱼的繁殖策略[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珠平措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开发利用拉萨河加强流域综合规划[N];工人日报;2007年
2 记者 裴聪;拉萨河流域防洪工程“升级”越来越快[N];西藏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正林;珍爱拉萨河[N];西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米玛;拉萨河畔竞风流[N];西藏日报;2003年
5 西藏拉萨八一学校五年级 王湃 黄鑫;拉萨河的“白色污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巩同梁 高级工程师、博士;把拉萨河建设成环境友好型河流[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记者 曾飞;拉萨河“两岛”蓄水控制工程复工[N];拉萨晚报;2010年
8 唐二春;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应注重生态建设[N];西藏日报;2004年
9 记者 达娃;听取拉萨河沿岸景观设计方案情况汇报[N];拉萨晚报;2012年
10 杨正林;气势恢宏的壮丽诗篇[N];西藏日报(汉);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达瓦次仁;基于SWAT模型的拉萨河流域水文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龚晨;西藏拉萨河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徐文杰;拉萨河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与河道整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次仁卓玛;拉萨河干流主城区段防洪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瑾;西藏拉萨河流域积雪变化与气象因子分析[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630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3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