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黄土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度对黄土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探讨温度变化对黄土水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自制的变温下饱和-非饱和水力学参数测定装置结合理论探讨,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黄土的渗透系数、比容水量和扩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递增,冻融交替循环次数也是影响饱和渗透系数的重要因素;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和扩散率是温度和含水率的函数,而比水容量是含水率的函数。水动力黏滞系数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是上述参数增大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土壤 水力参数 温度 黄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02178,4137226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G1502024) 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14024)资助
【分类号】:TU444;TV131
【正文快照】: 0引言季节性冻融作用降低了斜坡土体强度,引起斜坡区的静、动水压力季节性的增大或减少,从而影响斜坡体的应力状态和稳定性,是黄土斜坡破坏的重要外动力之一(吴玮江,1997;董晓宏等,2010;王念秦等,2010;张茂省等,2011)。冻融作用的实质是温度的变化对土体结构和水分运移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2 高红贝;邵明安;;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参数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3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长期冻融循环引起黄土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4 王念秦;罗东海;;黄土斜(边)坡表层冻结效应及其稳定响应[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5期
5 连江波;张爱军;郭敏霞;董晓宏;;反复冻融循环对黄土孔隙比及渗透性的影响[J];人民长江;2010年12期
6 王风;韩晓增;李良皓;张克强;;冻融过程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7 辛继红;高红贝;邵明安;;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3期
8 王铁行;卢靖;岳彩坤;;考虑温度和密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9 梁冰,刘晓丽,薛强;非等温入渗条件下土壤中水分运移的解析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吴玮江;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滑坡发育的一种新因素[J];冰川冻土;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贵章;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包气带水—地下水转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省;胡炜;孙萍萍;王雪莲;;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2 王英男;陈曦;王冬勇;于玉贞;;一个简化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及其在非饱和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3 慕焕东;宋登艳;张茂省;邓亚虹;;灌溉诱发型黄土滑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4 王晓明;买振军;;新疆伊犁典型特大型黄土滑坡群成因机制及变形特征[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5 陈溯航;李晓丽;张强;李明玉;;鄂尔多斯红色砒砂岩冻融循环变形特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4期
6 朱立峰;谷天峰;胡炜;刘亚明;冯立;毕银强;;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发育机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7 曾磊;段磊;李万鹏;乔晓英;李俊亭;;温度对黄土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8 谌文武;刘伟;林高潮;吴玮江;宿星;;天水黄土结构性变化诱发滑坡敏感性分析[J];冰川冻土;2016年04期
9 赵宽耀;许强;亓星;彭大雷;董秀军;;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类型及其发育特征研究[J];人民长江;2016年14期
10 周保;马涛;张睿;张俊才;;青海东部黄河流域黄土斜坡开挖后变形破坏规律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红艳;干旱地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杨红斌;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半干旱地区包气带中的分馏机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省;董英;孙萍萍;刘洁;;基于水位的赵家岸滑坡风险分析与控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1期
2 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基于混合遗传算法估计van Genuchten方程参数[J];水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3 辛继红;高红贝;邵明安;;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3期
4 王念秦;姚勇;;1m深地温在滑坡地下水分布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8期
5 吕殿青;邵明安;;变容重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与方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6 许领;戴福初;邝国麟;闵弘;;黑方台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规律[J];山地学报;2008年03期
7 王风;乔云发;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冻融过程黑土2m土体固液态水分含量动态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8 王念秦;姚勇;;季节冻土区冻融期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机理[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9 王云强;张兴昌;韩凤朋;;黄土高原淤地坝土壤性质剖面变化规律及其功能探讨[J];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10 刘海松;倪万魁;杨泓全;颜斌;;黄土路基降雨入渗现场试验[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晓英;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环境演化及其可再生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4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5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沈宏亮;非饱和红壤土降雨入渗与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5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5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