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三站改造后置灯泡贯流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淮安三站改造后置灯泡贯流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灯泡贯流泵已在南水北调东线泵站工程中得到应用,主要是其具有进出水流道平顺,过流能力大,水力损失小,装置效率高以及土建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大流量低扬程的经济泵型,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针对工程中需要优化改进的贯流泵装置内过流部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并与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对贯流泵装置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将对新建或更新改造的其它贯流泵站提供借鉴。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三站改造为背景,借助Unigraphics (UG)和TurboGrid对模型泵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并利用ICEM-CFD和TurboGrid对模型进行了全六面体的结构化网格划分,基于N-S方程和标准K一ε模型,采用商用软件ANSYS 14.0对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整体泵装置的内部流动特性,并通过计算获得了外特性曲线,详细分析了不同过流部件水力损失所占比例,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水力损失所占比例最大的导叶体和灯泡段进行了结构优化改进,经过优化改进后的模型泵装置内部流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数值模拟用于研究泵装置内部流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可调节叶片的贯流泵而言,叶片角度是个重要的参数指标,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需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叶轮不同叶片安放角对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外特性曲线,并通过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验证,针对三个典型流量工况下不同叶片安放角的泵装置内部流动进行分析,得出了叶片表面流速和压力分布规律,通过相同流量工况下不同叶片安放角叶片各展向静压分布图,了解了不同叶片安放角条件下叶片沿展向的静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采用叶片可调式叶轮的泵站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灯泡贯流泵 数值模拟 内部流动 水力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675;TV13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符号说明10-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13
- 1.2 贯流泵国内外研究概况13-17
- 1.2.1 数值模拟研究概况13-14
- 1.2.2 模型试验研究概况14-16
- 1.2.3 流场测试研究概况16-17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方法19-28
- 2.1 模型泵装置三维建模与网格划分19-24
- 2.1.1 模型泵装置参数19
- 2.1.2 三维建模19-21
- 2.1.3 网格划分21-23
- 2.1.4 网格无关性分析23-24
- 2.2 控制方程和紊流模型的选取24-26
- 2.2.1 控制方程24-26
- 2.2.2 紊流模型26
- 2.3 边界条件的设定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内部流动数值模拟和优化28-49
- 3.1 泵装置外特性预测及分析29-30
- 3.2 贯流泵内部流动分析30-33
- 3.3 贯流泵装置水力损失计算分析33
- 3.4 过流部件优化改进33-36
- 3.4.1 改进方案33-34
- 3.4.2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34-36
- 3.5 改进方案计算结果分析36-48
- 3.5.1 装置外特性预测及分析36-38
- 3.5.2 装置整体速度和压力分析38-40
- 3.5.3 叶轮速度和压力分析40-43
- 3.5.4 原方案与改进方案导叶出口流场分析与环量计算43-46
- 3.5.5 原方案与改进方案导叶体出口断面静压分布46-48
- 3.6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灯泡贯流泵叶轮不同叶片安放角的数值计算49-62
- 4.1 物理模型和计算区域49
- 4.2 叶轮建模和网格生成49-50
- 4.3 求解设置和计算工况50
-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0-61
- 4.4.1 外特性分析50-53
- 4.4.2 不同叶片安放角内部流动分析53-60
- 4.4.3 流速分布均匀度V_u和速度加权平均角θ60-61
- 4.5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全文总结62-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表Ⅰ67-68
- 附表Ⅱ68-69
- 附表Ⅲ69-70
- 附表Ⅳ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林广;黄金军;陈坚;陈阿萍;王星梅;邹建国;;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流动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2007年03期
2 金燕;梁豪杰;刘超;周济人;;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内部流动数值模拟[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陆林广;陈坚;梁金栋;冷豫;;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优化水力设计[J];水利学报;2008年03期
4 陈松山;周正富;何钟宁;葛强;严登丰;;贯流泵站液压快速闸门断流停泵过渡过程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关醒凡;赵艳;商明华;;邳州泵站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J];水泵技术;2011年04期
6 徐磊;陆林广;陈伟;王刚;;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设计方案比较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5期
7 朱荣生;燕浩;付强;杨爱玲;;贯流泵内部压力脉动特性的数值计算[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1期
8 张仁田;朱红耕;李慈祥;姚林碧;;变频调速灯泡贯流泵站停机过渡过程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3期
9 杨帆;刘超;汤方平;成立;吕大为;;竖井贯流泵装置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与性能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4年01期
10 金燕;刘超;汤方平;;后置灯泡贯流泵三维紊流计算[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容新;曾崇;温纯彪;;竖井双向贯流泵站机组设备选型设计与应用[A];2009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讨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源;张德虎;刘益民;乘鸣声;夏军;殷新建;;贯流泵装置能量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振华;;贯流泵压力脉动测试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崔玉平 成吉昌 通讯员 张成华;瞄准南水北调工程 亚太加快大型贯流泵研制步伐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张成华;亚太贯流泵扬威淮河入海治理工程[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磊;大型贯流泵,导引江水向北流[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成吉昌 特约通讯员 张成华;亚太贯流泵 山东“引黄”工程挑大梁[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洪亮 通讯员 张仁田;东线“大型贯流泵关键技术与泵站联合调度优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成吉昌 张成华;大流量的威力[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无极;江苏研制大型贯流泵填补国内空白[N];国际商报;2002年
8 记者 骆耀明;月底试运行 明年可调水[N];徐州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赵洪涛 苏冠群 袁连冲;先进模式助推高效管理 高效管理建设精品工程[N];中国水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燕;贯流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与三维LDV测量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臣智;低扬程潜水贯流泵装置三维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仇智;淮安三站改造后置灯泡贯流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罗庭;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流动分析[D];扬州大学;2006年
4 杨照媛;后置灯泡贯流泵灯泡段参数化几何造型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5 徐峰;双向贯流泵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宋振华;贯流泵水力脉动测试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7 刘军;竖井式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8 裴蓓;大型贯流泵机组可靠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李慈祥;变频变速灯泡贯流泵过渡过程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蒋红梅;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三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0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7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