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发布时间:2016-07-12 03:12

  本文关键词: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摘要】科学分析和认识我国水利发展阶段,进一步正确预测未来水利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我国建国以来水利发展的基础上,阐述水利发展存在3个阶段,即“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阶段,分别称之为“水利1.0”、“水利2.0”、“水利3.0”。在此基础上,从水利发展趋势的预测出发,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认为下一个水利发展阶段为“智慧水利”阶段,并简要介绍了该阶段的轮廓框架和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水利发展阶段;水利4.0;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

1引言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始终重视国民经济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经济总值排名第二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从建国初的落后水平逐步发展成为水利大国,在水利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一般行业发展相同,在我国建国以后的60多年中,水利行业经历了从初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关于我国水利发展阶段已有一些研究,如王亚华等[1]将1949~2030年划分为7个水利发展阶段,即1949~2010年已经过去的50多年被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1949~1977年)、水利建设相对停滞期(1978~1987年)、水利发展矛盾凸显期(1988~1997年)、水利改革发展转型期(1998~2010年),2011~2050年被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利加快发展黄金期(2011~2020年)、水利全面协调发展期(2021~2030年)、人水关系趋向和谐期(2031~2050年)。同时,水利部部长陈雷[2]于2009年在水利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干部大会上,将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水利改革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利改革发展艰难起步阶段(1978~1987年)、水利改革发展逐步深入阶段(1988~1997年)、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阶段(1998~2008年)。受工业发展阶段划分特别是“工业4.0”思想的启发[3],本文从更大尺度上、依据占主导作用的水利工作,将我国建国以来水利发展分成了3个阶段,闸述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并判断出未来的水利发展阶段类型,为水利科技发展预测和科技布局提供了参考。

2新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考虑水利工作的主导目标和主要治水思路,以最具代表性水利类型来命名水利发展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目前甚至再延续一段时间,本文划分为3个水利发展阶段,分别阐述如下。

2.11949~1999年“工程水利”阶段(水利1.0)

(1)1949~1953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国家集中力量整修加固江河堤防、农田水利灌排工程。1951年5月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指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大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水利建设。

(2)1953~1965年。因国家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水库的热潮,约有半数以上水库始建于大跃进时期,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河南鸭河口水库、浙江新安江大水库、辽宁汤河水库、广东新丰江水库等。这些水库多数发挥着供水、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对当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在当时有限的科技水平和认识水平特别是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了一些“弊大于利”甚至起到严重破坏作用的工程。

(3)1966~1976年。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些工程遭到一定的破坏。

(4)1978~1987年。提出改革开放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把抓经济建设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弥补“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出现落后状况的迫切需求和正确选择。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水利建设相对停滞。

(5)1988~1999年。在经历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之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局面,也出现了污水大量排放、水环境不断恶化的环境灾难及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洪涝、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中央作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投入,把水利建设列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行列。

回顾1949~1999年50年的水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基本停滞的年代,就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在科技界,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也以服务水利工程建设为主要目标。这些特征与这一时期的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建设、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部署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一时期我国水利工作的显著特征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可以用“工程水利”来表征,称为“工程水利”阶段。仿照工业信息技术“版本”的提法,本文称“工程水利”这一阶段为“水利1.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

2.22000~2012年“资源水利”阶段(水利2.0)

自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洪水之后,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痛定思痛,认真分析面临的水利形势和应对措施,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认识,即:①强调水资源的基础属性和自然资源属性,重视水资源的保护;②提出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强调在建设的同时必须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1999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提出“要搞好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水利,必须实现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构建“资源水利”的初步构想。这是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的形势所提出的必然选择和水利科学发展之路。21世纪伊始,人水和谐思想才逐步被接受,并成为我国治水的主导思想。

(1)2000~2008年。2001年,人水和谐正式纳入到现代水利体系中;200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人水和谐”,人们对人水和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05年,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人水和谐成为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核心内容。这一时期是人水和谐治水思想提出到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过程。

(2)2009~2010年。出现的水灾害集中而且严峻,引起我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9年,全国大旱:北方冬麦区30年罕见秋冬连旱,南方50年罕见秋旱,西藏10年罕见初夏旱,广西、湖南、河南等多地同时干旱。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特大旱灾。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灾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重大水旱灾害促使中央做出“水利欠账太多”、“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的科学判断,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重点关注水利改革发展,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可能会指导未来10~20年水利发展方向[4]。

(3)2011~2012年。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将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国家计划投入4万亿元,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合理开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回顾2000~2012年的10多年水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首先是治水思想的变化,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到“把水资源看成是一种自然资源、重视人水和谐发展”的转变,强调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资源水利”来表征,称为“资源水利”阶段,本文称其为“水利2.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

2.32013~2020年前后“生态水利”阶段(水利3.0)

在2013年之前,我国政府已经提出“生态文明”的判断和号召。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首次把“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单独成篇全面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这是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

水是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5]。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文),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因此,从2013年开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首先开始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目前的部署和建设进程,估计现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可能延续到2020年前后。

从2013年水利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作为标志性事件开始,步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水利新时代,强调以建设水生态文明为目标的水利建设。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生态水利”来表征,称为“生态水利”阶段,本文称其为“水利3.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

因为这一阶段才走过2年,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正确预测未来这一阶段水利工作重点和科技发展方向,对支撑这一阶段水利工作和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阶段的水利工作重点和水利科技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判断。为了实现“生态水利”阶段的奋斗目标,未来几年水利工作的重点应该包括:①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遵循“节水优先”原则,崇尚节水文化,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③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④健全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⑤优化水资源开发格局,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⑥加强水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全社会生态文明文化伦理形态。为了支撑“生态水利”工作,“水利3.0”阶段未来几年水利科技重点研究方向应该是生态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关键技术,见图1。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具体研究要点包括:①支撑生态水利建设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机理及评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水文阈值、水生态红线理论及划定方法、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识别、关键物种筛选、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研究等。②以生态水利建设为目标的水资源保障技术。包括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技术、水利工程优化布局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生态需水保障技术,河湖水系连通与河流健康保障技术,防洪抗旱减灾自动监测、会商与体系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自动监控、实时传输、会商决策技术等。③综合节水技术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包括先进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工业生产节水技术、生活节水技术、输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污废水再生回用技术研发,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论证,综合节水自动监控与精确管理系统研发等。④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关键技术。包括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与实施技术,河湖健康理论方法与实施技术,水土保持监测、评估与控制技术,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和谐分配方法,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技术,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技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建设技术,,水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监控与快速判别和决策系统研发等。⑤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理论与技术。包括水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平衡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理论方法、调控模型、调控方案快速生成与评估、决策系统研发等。⑥水文化传承创新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包括现代水利工程研究中水文化分析方法,水利工程建设中文化元素的融入方法,水文化体系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途径,水生态文明判别标准及建设方向选择等。⑦适应生态水利建设的法律政策制度研究。包括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水价值理论及水权、水市场等。

3中国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3.1“水利4.0”战略的提出

“工业4.0”(Industry4.0)是德国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确定的未来十大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已上升为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使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目前的高新技术为“工业4.0”奠定了基础,未来的工业将逐步向这一阶段迈进。

受国际上“工业4.0”战略的启发,本文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水利4.0”即为“智慧水利”阶段,时间上预计在2021~2050年前后。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丰富的水利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使传统水利向智能化转型。

实际上,智慧水利并不是新概念,最近几年已有研究,此外也有相关联的一些概念,如智能水利、水联网等。如王忠静等[6]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智慧水利的概念及总体框架。

3.2“水利4.0”战略轮廓框架描述

从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空间技术,为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准备了条件,也为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型奠定基础。此外,智慧水利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外,还需要基于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经济、水法律、水文化等科技成果。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智慧水利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已开始,至少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013~2020年前后虽然以“生态水利”为主,但同时有大量的智慧水利的讨论、研究、技术准备等工作,预计到2021年真正进入以“智慧水利”为主的新水利时代。本文将这一水利阶段的轮廓框架描述为:①各项水利工作以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水利工作智能化为主要表现形式。②实现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模型定量化、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政策制度标准化。③集“河湖水系连通的物理水网、空间立体信息连接的虚拟水网、供水—用水—排水调配相联系的调度水网”为一体的水联网,是智慧水利的重要基础平台。④集“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监测与数据传输、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的数据存储与快速计算、基于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为一体的智慧中枢,是智慧水利的核心高科技。⑤集“实时监测、快速传输、准确预报、优化决策、精准调配、高效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模块无缝连接系统,实现软件系统高度融合。⑥是集“水循环模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工程科学规划、水市场建设、水法律政策制度建设、水文化传承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巨系统集成体系,是基于比较成熟的水利工作经验的产物。

此外,不能认为智慧水利主要是信息科学的事,需要充分利用积累的水利建设和治水经验,是传统水利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3.3“水利4.0”战略的准备及科技重点研究方向

预测在2020年之前的这几年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前为“水利4.0”作准备:①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及其在水利领域中的示范应用,为水利工作智能化提供高新技术支撑。②进一步研究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水系统快速、准确监测及数据高效传输与大数据存储技术及示范应用,为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奠定基础。③进一步研究基于复杂水系统模拟、面向人水关系和谐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包括水系统模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人水和谐目标量化、保障体系分方案模拟、水资源实时调度、防洪抗旱减灾指挥等各种模块或功能,逐步实现所有所需模块的定量化,并能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进行快速计算。④进一步研究基于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逐步实现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⑤进一步研究完善适应现代治水思想的各种政策制度,逐步实现政策制度的标准化,为水利工作提供科学的保障,同时也为政策模拟和水决策提供系统输入条件。

为了支撑“智慧水利”工作,“水利4.0”阶段(2021~2050年)的水利科技重点研究方向应该是智慧水利支撑基础、技术集成及服务体系,见图2。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具体研究要点包括:①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应用研究。这是智能化高新技术在水利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是水利工作智能化的标志性技术,全面应用于水利工作中,构建“物理水网、虚拟水网、调度水网”于一体的水联网,实现软件系统高度融合,建成多功能、多模块无缝连接系统。②水系统快速监测、大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水系统进行快速监测与数据传输,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交互使用,实现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达到实时监测、快速传输的目标,构建水系统“立体感知体系”,为智能水利提供数字化信息源。监测和存储数据包括水文、气象、供水、用水、排水、水质、生态、水权交易以及经济社会指标等。③复杂水系统模拟及人水关系调控模型集成。耦合集成水系统模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人水和谐目标量化、保障体系分方案模拟、水资源实时调度、防洪抗旱减灾指挥等各种模块,实现人水关系和谐调控模型定量化,并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进行快速计算,达到快速计算、准确预报的目标,构建智能水利的“模块集成系统”。④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快速生成与执行系统。构建基于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达到优化决策、精准调配、高效管理、自动控制、主动服务的目标,构建智能水利的“决策与服务体系”。随时为客服提供个性化订单式服务,实现水管理精准投递,涉及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防洪抗旱减灾、供水分配、节水、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权交易、水法律政策制度、水文化传承建设等各方面需求。

4结论

a.本文将建国后的水利发展阶段分为3个阶段,并在对未来水利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简要介绍了该阶段的轮廓框架和重点研究方向,可为水利科技发展预测和科技布局提供参考。

b.科技预测工作比较困难,但意义重大,可能会指引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影响国家有关科技布局工作,本文仅是对水利科技发展预测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仍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亚华,黄译萱,唐啸.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框架与评判[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922-930.

[2]陈雷.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在水利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08(24):1-8.

[3]陈志文.“工业4.0”在德国:从概念走向现实[J].世界科学,2014(5):6-6,13.

[4]左其亭,张保祥,王宗志,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与讨论[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5):68-73.

[5]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1-3,6.

[6]王忠静,王光谦,王建华,等.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J].水利水电技术,2013,44(1):1-6

(来源: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第4期)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本文关键词: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9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