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农田水利与农村景观融合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9 00:11

  本文关键词: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对水与农业关系最简要、最形象和最真实的描述。到2010年年底,我国农田水利有效灌概面积达到60348千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6%,居世界首位。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受到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关注,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干扰,如大量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乡村自然景观丢失,严重影响乡村景观视觉美感,甚至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目前我国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正在大量地建设中,建设者们更多注重的是经济与技术问题,即使考虑环境,也主要是减少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方面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到工程的视觉影响问题。例如堤现建设中的深挖高填,长大护坡,极大地改变了区域原始景观的特征,在深绿色的山地森林背景下灰色的混凝土长大堤坝一个接一个,延绵不绝,建设者并未考虑不良的景观视觉影响。许多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就处于乡村景观中,但这些不良视觉景观与旅游寻求美这一功能很不相称。农田水利工程不仅仅起到防洪、灌概功能,同时也是视觉敏感性很高的“视点“。工程景观如敞开的窗户,往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工程景观带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对于地区旅游业发展乃至经济推动都具有潜在重大影响。此外,工程景观还对地方历史文化、乡村游览者心理体验等有着综合的复杂的影响。这要求我们不仅仅要保护优秀的乡村自然景观与乡村聚落景观,更要爱护我们普通的视觉环境,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景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开发热也逐渐加速,尤其在黄金周期间去往各乡村度假观光成了众多国人的价值取向。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体验水利风景景观与工程景观魅力也逐渐成了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潮流。为了顺应这种发展潮流,水利部幵展了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但因各地情况不一,认识各异,加之缺乏统一规划、正确指导,也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水利风景资源规划开发不规范,,景观缺少美学和艺术性的指导,对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底蕴重视不足等问题,没有开发出区域的特色景观,没有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工程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融合与打造。为了有效遏制上述负面问题,同时营造与乡村自然风景资源相匹配的农田水利工程景观环境,2009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穷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哈尔滨紧紧抓住国家对部分灌区实施节水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及时争取有关项目,将哈尔滨市市郊成高子灌区的节水示范项目列为首批节水示范区。本研究即是该项目的延伸,继续深入对于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推动我国在乡村景观乃至水域景观进行农田水利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经验总结,成为体现水利新发展观的具体成果之一。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年来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见今后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薄弱环节的建设上⑴。农田水利等水利设施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对原本美丽恬静的自然乡村景观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景观产生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为我们欣赏和体验农田水利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工程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各项研究,建立基于农田水利防洪与灌溉的基础上综合环保、美学、文化、娱乐功能的景观环境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理化污染方面,对于工程景观的视觉影响研究相当缺乏,本研究试图探索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新理念、新方法,对遍布乡村较广泛的农田水利进行景观营造作探索性的研究。


1.2研究意义
1)有效利用水利景观,增加旅游景观资源。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数量颇丰,但人均景观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大多远离城市、自然风景优美,多数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科学进行景观营造,合理利用,为渴望亲近自然的人们提供了好的去处。所以,作好乡村水利景观营造,具有重大意义。
2)提升国民素质和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及水保护意识。农田水利工程本身有许多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含量产生的科技成果只为少数人所掌握,行业以外的人很少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所以我们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游览者主动或者被动的通过参观、旅游,了解我们国家的农田水利方面的科技发展水平、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激发他们的节水意识,达到提高国民水忧患意识的目的[2]。
3)激发认识自然的积极性,增加人际交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城市公园、广场、绿地、娱乐场所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去户外观光、度假、休养、旅游,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攀岩、自然探究、科学考察等活动,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消费客体。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增加人际交往。


2.农田水利相关解读


2.1农田水利
水利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运及城市供水、排水工程。农田水利是水利工程类别之一,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12]。农田水利主要的作用是中小型河道整治,塘琐水库及±于境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其主要是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游、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本文所研究的农田水利亦主要是指灌概系统、排水系统特征丰富的灌溉工程(灌区)[13]。


2.1.2农田水利工程构成
农田水利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分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灌溉技术、灌溉水源与取水枢纽、灌概渠系的规划设计、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井灌井排、不同类型地区的水问题及其治理、灌溉排水管理。关于农田水利的构成与类型,按照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属性可分为:灌溉水源与取水枢纽、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三个部分。


2.1.2.1灌慨水源与取水枢纽灌概
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概的水体,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取水枢纽是根据田间作物生长的需要,将水引入渠道的工程设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灌溉水源,相对应的灌概取水方式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如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以进行打井灌溉;从河流、湖泊等流域水源引水灌概时,依据水源条件和灌区所处的相对位置,主要可分为引水灌溉、蓄水灌溉、提水灌溉和蓄引提相结合灌概等几种方式[14]。


3 乡村景观研究述要 .......................31-37
    3.1 乡村与景观界定 ....................31-33
        3.1.1 乡村概念的界定 ....................31
        3.1.2 关于“景观”的界定.................... 31-32
        3.1.3 乡村景观的提出.................... 32-33
    3.2 乡村景观内涵与发展现状....................33-36
    3.3 本章小结 ....................36-37
4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 37-62
    4.1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联系 ....................37-38
    4.2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理论基础.................... 38-41
        4.2.1 景观生态学....................38-40
        4.2.2 水工美学.................... 40-41
    4.3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形态.................... 41-43
    4.4 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 43-51
        4.4.1 工程景观融合.................... 43-50
        4.4.2 文化景观融合.................... 50-51
    4.5 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色资源分析 ....................51-61
    4.6 小结.................... 61-62
5 哈尔滨市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营造.................... 62-87
    5.1 区域概况 ....................62-67
    5.2 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设.................... 67-68
    5.3 景观重构设计的构思与理念.................... 68-69
    5.4 总体景观格局.................... 69-71
    5.5 景观营造 ....................71-86
5.6 小结 ....................86-87


结论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防洪重点薄弱换季建设。随着这一文件的公布,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为此,在加强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有必要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有助于增加乡村景观多样性。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有利于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趋势和乡村景观的建设,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创新性地提出农田水利的景观化发展趋势,从农田水利的角度,通过合理布置各类水工建筑设施,在保证农田灌溉排港体系安全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农田水工建筑物全新形象。
2.通过对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分析解读,总结出以景观生态学和水工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体系构建,即“点、线、面”的空间布局,“点”为水工建筑景观,"线”为河流、渠道景观,“面”为农田景观;
3.计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与地域特性两方面分析,提出具体的融合方式通过工程景观融合与文化景观融合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依据农田水利工程的不同功能与属性来确定农田水利景观的景观单元,分为取水分为取水枢纽景观、灌溉景观、雨水集蓄景观、井灌井排景观、田间排水景观、排水沟道景观、水工建筑景观、不同地域景观八个景观单元,通过划分出的景观单元能够系统的、逐步的向人们展示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景观。第二种方式依据农田水利工程设定水的边界形状、规范水的流动速度,来确定农田水利景观的景观空间,分为静空间与动空间,动空间包括流水、落水与喷水三种水形态。
4.通过对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色资源分析,提出我国拥有特色的10种农田水利灌溉景观,并列出代表地区加以阐述,分别为山丘区蓄引提结合灌溉——棵史杭灌区、河道自流引水灌溉——河套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泾惠渠灌区、高扬程提水灌概——景泰川电力提水灌溉区、荒漠绿洲农业灌概——玛纳斯河套区、低佳地区灌排结合——江都排灌站、水轮菜抽水灌溉——青山水轮泵站、井灌——华北平原井灌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区、雨水集蓄利工程——四川省龙泉山脉中部的仁寿县文宫镇义和村。
5.应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研究成果,依托该灌区农田水利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对成高子灌区的农田水利景观进行营造。从景观、功能和发展三方面对案例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定位,将“农田——水利”链作为设计构思的创新点,依据相关设计总则,规划形成了 “点、线、面”的总体景观格局,“点”即农田水利景观节点;“线”即阿什河水利景观带;“面”即水利旅游中心区、基本水田保护区和经济果蔬区,并对相应景观进行了景观营造,创造出人与水和谐相处,既安静怡然与富有生机的乡村水利景观,逐步形成水利体验观光区,并结合自然景观和当地的民俗风情,逐步开发乡村旅游业,形成一个综合型乡村景观区,推动成高子灌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12.31.
[2]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编.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与水文化论坛论文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18.
[3]李淑玲.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4]日本土木协会.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于冰.法国米迪运河考察记[J].中国文化遗产.2009(03): 105-110.
[6]刘冠美.水工美学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田颖嘉.我国水电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澜沧江流域水电站群为例[D].云南大学,2009.
[8]何玉停.四川水利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7:1~5
[9]刘冠美.人文水利和水工美学[J].水与社会,2007(11):55-57.
[10]汪森强.水脉宏村[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27~30.
 

(责任编辑:gufeng)


  本文关键词: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8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