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本文关键词:让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摘要】:根据联合国的最新规定,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新世纪的文盲。那么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基本技能。以及利用搜索引擎答疑解惑的习惯。
【作者单位】: 渭源县蒲川中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当我们面临问题时,应该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方法,而不是只追求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标准,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新世纪的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信息社会,生存也是相当困难的。那么,如何从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生,刘丹彤;新课程改革与培养健康人格[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黄传录;实施新课程 校长要与教师同行[J];石油教育;2004年06期
3 熊东海;新课程改革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年06期
4 张美玲;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陈树民;;新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6 彭辉;王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三大转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年01期
7 ;关于举办第二届“新课程改革教研科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J];成才;2004年12期
8 侯颖;;新课程教学的三个误区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8期
9 李枫林;;新课程改革热的冷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符永平;教师功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际;;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制度建设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阳勇华;;“体验”与“生成”——让课堂回归本真——也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石芳香;;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物理[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书明;;校长应做新课程改革的领头雁[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5 庞非;;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教研组建设新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6 万仙昌;;理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郭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个体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8 阳勇华;;“体验”与“生成”——让课堂回归本真——也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张水平;;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 原;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周金平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袁浦中学;警惕新课程改革中的双面孔[N];中国教师报;2007年
3 谢安聪 张小娟;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N];延安日报;2007年
4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袁诚 袁玉花;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新荣区新荣镇联校 张涛 雷小霞;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大同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8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9 尹才伟 陈然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广安日报;2011年
10 武广慧;通化市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韩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冬梅;论新课程改革的阻力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跃飞;新课程改革遭遇教师冷落状况的文化学检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强强;西部农村地区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新帆;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新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王子嘉;新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的影响:来自广东的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银;农村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52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25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