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滑模控制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18;TP273
【部分图文】:
每个学员的成绩,从而提高班级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学员所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和班级平均值的差值,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因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提升空间是有限的。学员的学科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则“教”阶段可用图 1 表示:在最初,班级平 30Aean ,平均成绩低且分布较广。经过教师多次的“教”过程,班级平均成 80BMean ,成绩提高且分布集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式(2.2)和(2.3)。X X differenceioldinewdifference ( X Mean)iteacherir TFioldX 和inewX 分别表示第i个学员学习前和学习后的值, NPiiNP11Mean X表 的 平 均 值 。 此 外 , 式 中 还 有 两 个 重 要 的 参 数 : 教 师 的 教 学 ound1 rand(0,1) 和学生的学习步长 rrand(0,1)i 。前者表征了教师的教表征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图 2.2 基本 TLBO 算法流程图教与学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算法,其应用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将教与学算法到滑模控制中,研究教与学算法对滑模控制方法的优化。2.2 节主要介绍了滑模控制的概念。.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滑模变结构控制由于其滑动模态是可以进行设计的且与对参数的摄动和外干扰具有性,因而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连续和离散系统,在实际工得到了广泛应用。滑模控制通过控制量的切换使系统沿着滑模面运动,其控制系统的特参数仅取决于设计的滑模面,对于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不灵敏,具有很强的鲁棒
可以对模糊逻辑的灵敏度进行调节。r 的取值过大,则模糊逻辑在 0 附近反应迟钝;r 的取值太小,又会使模糊逻辑的灵敏度过高,无法达到柔化输入输出的目的。此外,考虑到切换控制项增益的变化量 是影响 的唯一因素,而 的选取不当会使得控制器的性能被破坏。而 在模糊化的过程中,其论域的划分是无迹可寻的,而依据经验的划分往往也需要经过多次试凑。即便这样,得到的变量区间也无法保证在模糊控制中全程适用。变量区间太小,则模糊逻辑的调节范围太小,未必能使控制器的性能得到改善。而变量区间过大,则调节不够精确,甚至会使模糊控制器的输出过大反而加重了抖振现象。为了得到合适的r 和 的论域,可以考虑应用量子教与学算法进行求解。将r 和 的论域作为求解目标,模糊滑模控制器的综合性能作为优化目标,采用量子教与学算法得出最优解使得模糊控制器具有最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从而使模糊滑模控制器的性能最优。定义优化目标为 JsQsxRxd TtT()210 ( Q, R为自选正定矩阵),目的是使求得的最优解能使模糊滑模控制器具有最优的控制性能和较好的滑动模态。设置算法种群规模为 NP 20,迭代次数 G 20,采用量子教与学算法进行计算,得到的最优解为: r 0.4527, 的论域为[-36.6627,36.6627]。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被柔化为如图 4.1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超;郭超;;基于组合滑模面的起重机升降系统位置控制[J];机电一体化;2014年08期
2 张克勤,苏宏业,庄开宇,褚健;二阶不确定离散系统的时变滑模面变结构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4期
3 徐翔;杨淑英;郭磊磊;张兴;;基于复合滑模面的异步电机速度观测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6年04期
4 宋嘉赟;张武龙;吴云洁;;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滑模面电动舵机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8期
5 袁裕鹏;王凯;严新平;毛小兵;;基于多段滑模面控制的船舶柴油机调速系统仿真研究[J];船舶工程;2015年04期
6 李鹏;孙未蒙;李文强;郑志强;;一种改进积分滑模面在飞控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10年03期
7 姚玉梅;牛超;;起重机起升系统的双滑模面互补负载跟踪控制[J];机电一体化;2019年05期
8 李光;艾志浩;林国英;;具有非线性时变滑模面的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7年04期
9 侯晓丽;胥布工;;凸胞型不确定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4期
10 曹玲芝;谢晓磊;任菊萍;;基于非线性滑模面的永磁同步电机变结构控制[J];微电机;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海峰;基于滑模控制的车削颤振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辛林杰;滑模控制理论研究及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3 肖玲斐;基于预测控制策略的离散滑模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韩耀振;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高阶滑模控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5 周慧波;基于有限时间和滑模理论的导引律及多导弹协同制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向伟;混沌系统控制与同步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庄开宇;变结构控制理论若干问题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虹兴;基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滑模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2 黄鹏;Buck变换器的滑模控制与性能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继;基于二阶滑模和预设性能约束的航天器编队轨道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杨步充;基于滑模控制与一致性算法的动车组高性能制动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国威;基于滑模控制的车辆巡航控制算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6 王辉航;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9年
7 王坤锋;基于滑模控制的食品隧道炉温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8 卢旺;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DC/DC变换器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陆梦羽;PMSM伺服系统复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10 倪媛媛;基于滑模方法的降压型DC-DC变换器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1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89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