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主流媒体何以提升舆论监督的力量
本文关键词:传统主流媒体何以提升舆论监督的力量
更多相关文章: 舆论监督 主流媒体 新媒体时代 主导地位 新闻舆论 控制力 事件 公信力 即时通讯 数字电视
【摘要】:正近年来,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包括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的"微笑表叔"事件以及2013年的"雾霭"等一系列社会重大舆论事件都是首先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披露并迅速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相比之下,
【分类号】:G21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包括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的“微笑表叔”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珏;王芙蓉;;把握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控制力[J];新闻传播;2009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时音;我国传统媒体新闻舆论引导路径的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初琦;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权益保护[D];延边大学;2011年
2 康丽;人民网的舆情干预策略与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以锦;邬茜;;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传媒;2009年09期
2 陈力丹;;论胡锦涛关于传媒工作的新思维[J];当代传播;2008年05期
3 史安斌;;5·12四川大地震:中国对外传播的变局和转机[J];对外传播;2008年06期
4 刘祖云;社会转型: 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5 胡泳;;网络社群的崛起[J];南风窗;2009年22期
6 范以锦;;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应弱化[J];同舟共进;2008年06期
7 董天策;陈映;;信息公开与传媒变局——2008年我国新闻实践的突破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8 白雪;;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舆论特征及引导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
9 梅潇;王丽;;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02期
10 李彬;周勇;;学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笔谈之五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J];新闻与写作;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以锦谈舆论监督 “主流媒体”不能甘当配角更不能缺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07期
2 范以锦;邬茜;;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传媒;2009年09期
3 杨柳;;新媒体舆论监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以网络媒体为例说明[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4 杨斌成;;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J];新闻界;2010年03期
5 石玲玲;;都市类报纸如何“主流”起来[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4期
6 张光辉;;新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掌握舆论监督主导权的意义与路径[J];中国记者;2010年11期
7 齐兵;;如何在监督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J];新闻世界;2011年04期
8 郝帅;;吕日周谈创新舆论监督[J];采写编;2009年05期
9 张莲芳;;网络传播与民间舆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孙长良;;都市报如何“主流”[J];青年记者;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2 邓绍根;;报纸批评→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从《人民日报》看新中国舆论监督的历史变迁[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3 孙旭培;;中国新闻法治建设30年[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4 袁丽娜;;传统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路径和发展策略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5 李勤;汪文品;;突发危机事件报道媒体应慎用推理——以西藏“3·14事件”西方主流媒体报道分析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齐爱军;;社会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发展路径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7 邬思源;;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舆论监督[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8 张念贻;;透视西藏文化热潮传播主流媒体声音——试以西藏“文化热”现象谈媒体的情感与责任[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9 梁小建;;媒介融合中主流媒体框架提供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王友恭;;科技新闻媒体也要加强舆论监督[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卓君;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N];长治日报;2011年
2 王渊 李铁兵 吴新光;主流媒体就勇担舆论监督重任[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3 池墨;谨防曝光问责变成防范媒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池若;对设立“舆论监督奖”的目的,我很怀疑[N];检察日报;2007年
5 董斌;地市党报的创新发展之路[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跃波;紧跟时代步伐 锐意开拓创新[N];安徽日报;2009年
7 段羡菊 杨潇;郴州设“舆论监督奖”,显示“开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王松苗(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编委、新闻评论部主任);从三篇报道看舆论监督的技巧[N];检察日报;2004年
9 张国梁;搞好舆论监督要注意方式方法[N];河南日报;2010年
10 李刚(作者单位:大同电视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高舆论监督质量[N];大同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福;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李艺;论隐性采访的法治成本[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朝阳;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万珂;新闻自由的法律保护[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叶战备;权力制约视角下的舆论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乐;新闻客观性原理的法律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9 赵雅文;社会转型与新闻平衡报道[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俊;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冰;新时期舆论监督探析[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永权;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罗爱文;试论舆论监督中记者的主观能动性[D];广西大学;2002年
4 王瑞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郭秀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华;转型期舆论监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苒;舆论监督与政府名誉权探析[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蕊;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政府应对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颜英;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郭碧勋;论公共权力的舆论监督[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28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