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数词情况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数词情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宾式离合词 数词 量维 量值 压制 隐含 成立条件
【摘要】:动宾式离合词中可以插入各种成分(如数量词组、动态助词、结果补语)是汉语学界常识。但是动宾式离合词中直接插入数词情况(如“吵一架”、“睡一觉”、“吃了一惊”)迄今尚缺乏充分研究。很多重要的事实都还不清楚。譬如,哪些动宾式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数词,哪些不能;动宾式离合词中能插入哪些数词;现代汉语表示数量义一般用数量词组,动宾式离合词中只插入数词表示怎样的数量义;为什么可以只用数词来表达这种数量义;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都受到哪些条件限制;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数词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表明,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的现象是汉语语法的重要事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尝试在大规模语料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184条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V(了)一O”、“V(了)两O”、“V(了)三/四……O”、“V(了)几O”四种格式的扩展,并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及百度搜索引擎中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考察,根据其检索结果及语感判断,分为语感较好、勉强接受、无法接受三个等级,解决“有哪些动宾式离合词可以直接插入数词,哪些不能?动宾式离合词中能插入哪些数词?”的问题。调查显示,可插入数词“一”的动宾式离合词条数最多,约占总考察条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插入“两”、“三/四…”、“几”的约占六分之一,且条目大体相同,全部包含在可插入“一”的范围内,插入“了”后成立条目增多。在现代汉语中数词通常与量词组合使用来表达数量语义,故“V(了)数量O”是我们很易接受的表达方式。那么,“V(了)数O”表达什么意思?据考察“V(了)数O”实际上也表示“V(了)数量O”的语义。在量维方面,主要表示次数,少部分也可以表示物量。而“V(了)数O”这种格式之所以可被人接受,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受“压制”而使其成立,即在形式上被压制为“V(了)数量”的格式。此外,也可以理解为是隐含了“V(了)数量O”中的量词成分。在量值角度,表现在语义的虚实上,这主要是受插入数词的不同和动宾式离合词本身的因素所影响,现代汉语中“一”、“两”、“几”经常被用来虚用,“无界”的动宾式离合词被次数化的程度低,插入数词时受限,一般也为虚指义。那么,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都受到哪些条件限制?成立条件是什么?据分析发现,“V(了)数O”中的数词成分一般多为表示小数值的数词,多可表示虚量。动宾式离合词则多可被次数化,且一般多可用于轻松随意的交际场合。当动宾式离合词中的“O”为具体实物名词时,可作为借用量词的,此动宾式离合词可插入数词。同时,“了”的有无、组合的整体韵律及语境条件也在一定条件上影响其接受度。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的情况,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不会使用且很难理解其表达的语义。在教学中,那些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词后接受度高的应进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同时,在教授词条的过程中也不要弱化对规则的讲解。注意对教材的合理补充,讲授时注意由浅及深,分阶段教学,同时应加强练习,培养学生语感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江涛;离合词特点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9 周丽萍;;离合词研究综述[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10 黄晓琴;;“离合词”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靖石;离合词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亿兵;离合词离合形式的调查统计及其应用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刘彩华;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动补式离合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级词汇表中离合词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由玉欣;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张丽捚;初级汉语离合词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翁杜薇;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2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30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