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实现高校学报的专业化
本文选题:数字化 + 高校学报 ; 参考:《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摘要】:无论是专业性学报的"专"和"集中",还是综合性学报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归结起来,其作用都表现在它是文献内容的提供者。从文献应用角度和学科分析角度看,数字化打破了高校学报综合性和专业性学报的边界,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学报专业性和综合性选择这一两难问题的突破口和融合点。数字出版的在线、互动、搜索引擎和大储存量,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Abstract]:Whether it is specialized and centralized of professional journals or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of comprehensive journals, its function is that it is the provider of literature con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application and subject analysis, digitalization breaks the boundary of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the breakthrough and fusion point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selection of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 long time. Digital publishing online, interactive, search engine and large storage, greatly me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readers.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0JD710005)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研究项目“中国高校学报专业化发展路径探讨”(项目编号:GBJXC1033)
【分类号】:G239.2-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新洲;王靖华;;美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理及其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文彰;;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冯虹;周小华;;中国高校学报如何面对数字化传播新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肖草;;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坤;;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发性及其规制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符晓波;;甘肃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6期
3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策略分析[J];编辑学报;2011年05期
4 朱美香;罗联;;论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向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周文彰;;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李仲先;;2006—2010年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与出版;2011年03期
8 张合斌;;当前网络信息传播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界;2011年02期
9 龙会芳;;数字化环境下提高高校学报质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4期
10 方维保;;一份期刊和它对文化的阐释和塑造——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坛”[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柳斌杰;;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1期
2 陈亮,马费成,汪斌;简论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J];情报学报;2002年05期
3 王雪飞;张一农;秦军;;国外互联网管理经验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7年05期
4 陆小华;数字媒体观与传媒运行模式变革[J];新闻记者;2004年01期
5 迟立国,孙映;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透析美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与发展法》,谈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J];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波;刘红霞;乔艳春;郭长寿;;辽宁省高校学报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谢明俊;谢文海;吴庆丰;;学报数字出版与编辑素质要求论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颖;;体制之弊与纠偏之路——也谈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冼雪明;;综合性学报编辑需具备的能力及提高途径[J];华章;2011年21期
5 娄爱娟;沈志宏;;组建地方高校专业学报的可行性探讨[J];学报编辑论丛;2003年00期
6 唐子惠;;学报经营困局——访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主编李青[J];教育;2011年20期
7 宋亮;;学报突围[J];教育;2011年20期
8 唐子惠;;一路坎坷前行[J];教育;2011年20期
9 方金秋;;我与《学报》的十年情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区域性高校学报协作组2011年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镇江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缨;;高校学报发展方向的研究与探讨[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付长缨;;期刊规范化与中国高校学报发展[A];第三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岩;;试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煜纯;叶云棠;;高校学报改革初探——参加科技期刊主编研讨会有感[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5 冉强辉;;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品质特征初探[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6 朱和平;;加强高校学报的读者意识[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7 张贤娣;伍平;;把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办成精品期刊[A];超越平凡——2004'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文萃[C];2004年
8 张苹;徐立身;;影响高校学报学术质量诸因素的分析与对策[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9 陈海清;刘志强;;浅谈高校学报防抄袭的一些方法[A];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彭志雄;;改革高校学报之构想[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贵勇;高校学报完成专业刊方向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孙景峰;高校学报向何处去[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张贤明;迈出高校学报专业化、集团化步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成友;高校学报 亟待突围[N];人民日报;2011年
5 张怀胜 王新宇;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N];济南日报;2005年
6 深圳市梅山中学校长 韩高焰;数字化创新学校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辛华;“数字化”潮流将引发阅读革命[N];中国贸易报;2005年
8 鲍宗豪 李振;数字化的时代限度[N];光明日报;2004年
9 苏万超 黄征;数字化与管道建设[N];石油管道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康慨;哈六不爱数字化[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常战军;HRPS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齐向东;整形外科面部修复的数字化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林明春;陀螺经纬仪数字化及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单鸿涛;SPWM逆变电源的数字化及其并联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小涛;光电传感数字化及其继电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艾友忠;葛洲坝电厂最优维护方法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黎健伟;数字化组织瓣的虚拟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初步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树华;论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D];河北大学;2006年
2 张炜;数字现场工艺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3 孟娟;数字动态海报的设计与展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陈驹;论我国图书出版的媒介融合[D];兰州大学;2008年
5 荆国玉;中小型制造企业作业分析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6 史达;基于中小型非线性编辑的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7年
7 陈晓庆;数字化背景下报业赢利模式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费云芳;第九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尹湘云;冲压模具数字化设计手册软件的开发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黄永生;船体型线数字化及型线自动生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8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94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