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肇兴的旅游者文本为例
本文选题:民族旅游 + NVivo ; 参考:《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摘要】:现有的国内研究对互联网上的旅游者文本关注很少,也缺乏对质性研究的重视。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 ivo7.0对一个典型的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旅游者文本进行质性分析研究。研究通过搜索引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5篇文本,通过NV ivo对其进行信息编码,最终筛选得到3个概念范畴的议题。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该目的地的总体感知倾向于正面评价;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总体较高,但对旅游服务设施抱怨明显。此外,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了"想象"、"现代性"和"传统"的议题。研究认为对互联网旅游者文本的分析有助于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的研究,并试探性地分析认为民族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并以此解释旅游者"想象"破灭的抱怨。
[Abstract]:The existing domestic studie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text of tourists on the Internet, and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Using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NV ivo7.0,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urist texts spread on the Internet by tourists of a typical ethnic tourist destin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15 texts through search engine, encodes them by NV ivo, and finally selects three conceptual categories of top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the destination tends to be positive, and the quality of tourist experience is generally high, but the complaints about tourism service facilities are obvious. In addition, the issues of imagination,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 of anthropology.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of Internet tourists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ourism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and tentatively believes that the residents of ethnic tourism destinations lack sufficient right to spea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o explain the tourist's "imagination" disillusioned complaints.
【作者单位】: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云南大学商旅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苗学玲;保继刚;;“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8期
2 朱峰;吕镇;;国内游客对饭店服务质量评论的文本分析——以e龙网的网友评论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蕾;李伟明;;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新路探析——解读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办学模式[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6 赵现红;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蔡德贵;必须重视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9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刘刚;孙建;;对深化观光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云;权力下放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军梅;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苗学玲;;自驾车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2 张宏梅,陆林;旅游研究定性方法的初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4 谢彦君;彭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5 党忠诚,周支立;饭店服务质量的测量与改进[J];旅游学刊;2002年02期
6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7 罗红霞;;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1期
8 刘平;;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广告——试析符号学思想对广告研究的启发[J];新闻界;2005年06期
9 周常春,唐雪琼;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经济;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蕾;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彭丹;论旅游体验中的符号及其解读[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许俊义;从符号学角度看现代广告的意义生产[D];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应仟;;贵州凯里市南花村旅游开发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2 马艳霞;刘果;罗颖;;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构想及政策措施研究[J];民族学刊;2011年02期
3 赵玉燕;;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人类学解析——以“神秘湘西”、“神秘文化”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4 张瑾;;民族旅游语境中的地方性知识与红瑶妇女生计变迁——以广西龙胜县黄洛瑶寨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5 文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6期
6 杨丽琼;;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研究——基于大理新华白族旅游村的案例分析[J];旅游研究;2011年02期
7 赵春肖;;文化创意产业与青海民族文化旅游[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廖军华;;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综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刘文萍;;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及价值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10 周治勇;;旅游开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化重构[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峰;;甘肃省民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朝隆;陈敬堂;;民族旅游的文化透视[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戴庆中;周晶;;贵州省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与旅游业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5 郑群明;;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地民俗文化影响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继元;;生态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7 罗春寒;莫秀娥;;三都县旅游业现状及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岑大明;;突出三大特色,,抓好三大开发——兴义顶效开发区布依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构想[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尹隽;;充实文化营养 打造新畲族旅游品牌[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兴祥;做好乡村民族旅游 促进经济繁荣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2 宋景兰;传播满达文化 打造民族旅游村[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3 记者 关志达;市政协领导调研民族旅游工作[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4 记者 关志达;鹤城民族旅游看点多品位高[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5 民大;第二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西宁召开[N];青海日报;2011年
6 孙明 鲍秀玲 记者 丛中笑;梅区打造民族旅游第一区[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杨正林;日喀则提升民族旅游产品[N];西藏日报;2003年
8 实习记者 谭新;四排赫哲族大兴民族旅游[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9 栾维敬;阿里河生态民族旅游快速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覃遵奎 记者 向培东;李宏进100项民族文化建筑惊世人[N];团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超祥;民族旅游村寨的人口移动与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建;民族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陈然;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恢复与重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晓红;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社区妇女精英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海洋;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以婷;民族旅游下羌族的文化表象与真实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祁春艳;面向民族旅游城镇商户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郭英;民族旅游宣传中的话语和权力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黄海珠;民族旅游区居民职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梁建峰;民族旅游村景园规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薛丽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旅游开发与羌族女性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2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01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