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直接与病原菌相结合的主要蛋白的鉴定
本文选题:凡纳滨对虾 + 亲和蛋白质组学 ; 参考:《水产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清分别与溶藻酸弧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病原菌孵育,采用亲和蛋白质组学和Western-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纯化、鉴定和确证其中可与病原菌直接结合的蛋白。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种病原菌与虾血清孵育5h后均可与对虾血清中分子质量约为75 000(p75)的蛋白相结合,而孵育15h后既可与p75相结合,还可与分子质量约为77 000(p77)的蛋白以及0~4种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相结合。经MALDI-TOF/MS分析和Mascot搜索引擎检索,p75和p77蛋白分别与凡纳滨对虾中分子质量约为75 000、77 000的2个血蓝蛋白亚基具有显著一致性。尤其是p75蛋白还可与兔抗血蓝蛋白75 000亚基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由此推断,凡纳滨对虾血清中与病原菌直接结合的主要蛋白为血蓝蛋白,提示血蓝蛋白全蛋白可能具有抗菌活性。
[Abstract]:The serum of Penaeus vannamei was incubated with Vibrio alginate, Vibrio harvetii, 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pectively, and purified by affinity proteomics and Western-blotting. To identify and confirm the proteins which can directly bind to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cubation with shrimp serum for 5 h, the four pathogens could bind to protein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75 000 (p75) in the serum of Penaeus penaeus, but after 15 hours of incubation, they could bind to p75. It also binds to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77000 (p77) and four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By MALDI-TOF / MS analysis and Mascot search engine, the p75 and p77 protein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nsistent with the two hemocyanin subunit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75,000 ~ 77000 in Penaeus vannamei, respectively. In particular, p75 protein can bind specifically with rabbit anti-hemocyanin 75 000 subunit antibody.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ain protein that binds directly to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serum of Penaeus vannamei is hemocyanin, suggesting that the whole protein of hemocyanin may hav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25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7212)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14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A36502004)
【分类号】:S94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国福,黄P",宋晓玲;对虾免疫机能研究概况[J];水产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ffects of Several Immunostimulants on Phenoloxidase and Hemocytes of the Crab Charybdis japonica[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9年03期
2 刘晓云,范瑞青,谭金山,高澜;刺参体腔细胞的电镜制样技术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樊廷俊;于苗苗;杨玲玲;史振平;孙文杰;丛日山;杨秀霞;姜国建;;四种免疫促进剂对日本圀酚氧化酶和血细胞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潘鲁青;李彦飞;;注射病原菌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樊廷俊;荆昭;樊现远;;海洋无脊椎动物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Z1期
6 朱宏友;余德光;王广军;谢骏;;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和嗜酸小球菌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建平,吴雄飞;虾类血细胞及体液免疫的研究现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顾晓英;钱云霞;施祥元;孙群燕;;多环芳烃—屈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影响的初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颖;;环境污染对几种海洋双壳类和甲壳类免疫活性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09年08期
10 徐大伦,黄晓春,欧昌荣,杨文鸽,王海洪;浒苔多糖对扇贝SOD酶和溶菌酶活力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志勋;李卓佳;林黑着;叶乐;冯娟;杨莺莺;陈永青;;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的影响[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左伟;杜建喜;;海洋节肢动物血蓝蛋白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芳;甲壳动物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荆昭;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血红蛋白的类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政强;不同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差异性[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邱仁杰;脂肪酸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免疫及耐低氧能力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刘晓华;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的调控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管越强;主要环境因子对养殖对虾抗病力及白斑综合症发生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7 罗田;对虾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章跃陵;南美白对虾类Ig的定性、功能和免疫分子进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徐海圣;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闫冬春;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慧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益生菌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鹏;脂多糖、多巴胺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君;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益生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效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吕晓燕;亚硝酸盐和氨氮对红螯光壳螯虾生理生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芳;酵母细胞壁多糖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同工酶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现晔;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与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黄天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病原菌和多巴胺作用下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免疫活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郑萍萍;抗肌肉乳化病候选品系三疣梭子蟹几个免疫因子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9 范朋;组胺对黑褐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部分免疫机能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10 崔立娇;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对锌的营养需求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春猛,战文斌,周丽,俞开康;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活力的测定[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刘晓云,刘树青,姜明;中国对虾类淋巴器结构观察及功能探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张吕平,胡超群,吴灶和;实验感染白斑杆状病毒(WSBV)的斑节对虾血液病理学研究[J];热带海洋;2000年03期
4 王伟庆,李爱杰,兰翠霞,郭健;用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中国对虾血清中的免疫因子[J];水产学报;1998年02期
5 罗日祥;中国对虾凝集素活力及弧菌的诱导动力学[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跃陵;南美白对虾类Ig的定性、功能和免疫分子进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芳;章跃陵;罗活强;胡忠;黄通旺;叶向群;;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1期
2 章跃陵;叶向群;陈洁辉;黄通旺;胡忠;李远友;;凡纳滨对虾28.5kD血蓝蛋白的降解新片段[J];中国水产科学;2008年03期
3 张秀丽;刘庆慧;程江峰;陈文博;;血蓝蛋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7期
4 潘鲁青;李彦飞;;注射病原菌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章跃陵;林伯坤;陈俊;胡忠;黄通旺;严芳;;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细菌凝集活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6年06期
6 章跃陵;严芳;樊大军;蒋瑞萍;胡忠;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病原菌凝集作用靶标的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7 林惠山;戚隽渊;乔燕平;;凡纳滨对虾高产养殖水质优化技术探讨[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4期
8 梁艳,黄P",易志刚,张培军;对虾组织膜蛋白制备方法及其多肽组成[J];中国水产科学;2005年03期
9 陈优胜;张小森;易才妙;;凡纳滨对虾诱食剂的筛选和高效配合饲料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S1期
10 斯烈钢;吴雄飞;王建平;;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黑龙江水产;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玲玲;章跃陵;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亚基变体的克隆与表达[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珊;章跃陵;李远友;;一种新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切体cHE1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章跃陵;赵贤亮;彭宣宪;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Ig-like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究[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韩海燕;徐兴然;陈力;杨艳;李华冲;唐光霞;杨大成;;含酰胺键克林沙星衍生物的简易合成法研究[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谈满良;周立刚;汪冶;王敬国;;桃金娘科植物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绍平;颜其贵;;抗菌肽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廖文艳;马得莹;;重组鸡β-防御素1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理化特性的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许旭萍;李惠珍;谢华玲;;柱状田头菇有效成分及抗菌活性的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潘洁茹;张鸿声;邱君志;关雄;;座壳孢菌Jos009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杨文吉;曾云;罗刚;邵振俊;周黎明;;头孢噻肟和舒巴坦复方制剂体内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凡;“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食味劣化及调控”通过鉴定[N];中国渔业报;2010年
2 缪翼;“低盐凡纳滨对虾饲料风味改良剂”获国家专利[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孙新花;鲁抗首个第四代头孢强势招商[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广文;探索“灵素”的轨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高强;新型兽用抗菌药物——沃尼妙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6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吴颖 王建平;抗菌性纺织品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上)[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杨瑞锋;用精准“组方”攻克禽“顽疾”[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穗金点;推陈出新品种多——喹诺酮类仍是抗菌药主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蔡年生邋张致平 张月琴 金少鸿 邵荣光;新型合成抗菌药研究进展迅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芳;甲壳动物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蔡照胜;季铵化羧烷基壳聚糖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夏西超;KK-4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占良;水杨醛衍生物缩丙二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勋;无机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小莉;银杏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抗氧化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何跃君;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张莹;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因子功能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刘晓华;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的调控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健;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D];中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敏;发酵制备腺苷甲硫氨酸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的应激保护[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2 黄天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病原菌和多巴胺作用下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免疫活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金彩霞;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张新节;三种水环境下,,饲料钾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珊;一种新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切体cHE1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6 杨金芳;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7 林雄平;六种海藻提取物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照日格图;阿拉善双峰驼乳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江红霞;微藻脂溶性化合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营;5-芳基-2-呋喃甲醛-N-芳氧乙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2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06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