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人红细胞的作用靶位

发布时间:2018-08-12 20:52
【摘要】:采用亲和层析、SDS-PAGE、Far-Western-blotting、MALDI-TOF/MS等亲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蓝蛋白可与人红细胞膜上一种分子量为27 kD的膜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经Mascot搜索引擎检索该蛋白与人红细胞膜蛋白——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具有高度同源性。继而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与血蓝蛋白在三维结构水平可发生特异性的对接,且其结合位点呈现"锁钥模型"。由此推测,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可能为对虾血蓝蛋白与人红细胞结合靶位之一,所获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血蓝蛋白的凝血、溶血作用机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bstract]:Affinity proteomics methods, such as MALDI-TOF / M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of SDS-PAGEG Far-Western-blotting. it was found that (Litopenaeus vannamei) hemocyanin of Penaeus vannamei could specifically bind to a membrane protein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27 KD on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 The protein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thioredoxin peroxidase (thioredoxin peroxidase) by Mascot search engine. 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oredoxin peroxidase and hemocyanin was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oredoxin peroxidase and hemocyanin could be docked specifically at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level, and the binding sites of thioredoxin peroxidase and hemocyanin showed a "key locking model". It is inferred that thioredoxin peroxidase may be one of the targets of human erythrocyte binding to hemocyanin of Penaeus penaeus. The result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vealing the coagulation and hemolysis mechanism of hemocyanin.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海洋生物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1939;3107223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1064001000001;1025150310100000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09006)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19)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严芳;章跃陵;罗活强;胡忠;黄通旺;叶向群;;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1期

2 章跃陵;林智建;李祖江;严芳;李远友;叶向群;;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直接与病原菌相结合的主要蛋白的鉴定[J];水产学报;2008年01期

3 章跃陵;严芳;樊大军;蒋瑞萍;胡忠;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病原菌凝集作用靶标的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4 肖毅,杨粉莲;两种提取红细胞膜蛋白方法的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7年02期

5 梁鹏,张一娜,滕宗艳;硫氧还蛋白生物活性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5期

6 章跃陵,王三英,刘光明,陈粤,邹湘辉;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对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5年04期

7 章跃陵;林伯坤;陈俊;胡忠;黄通旺;严芳;;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细菌凝集活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6年06期

8 贺媛;夏陈海;孙璐;王汝涛;靳温;陶凌;王海昌;;人硫氧还蛋白同ASK1的结合与硫氧还蛋白氨基酸位点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曙;王淑红;王艺磊;张子平;;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9年05期

2 严芳;章跃陵;罗活强;胡忠;黄通旺;叶向群;;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1期

3 张亚娟;王超;刘存歧;王军霞;王国江;;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对日本沼虾酚氧化酶活力及血蓝蛋白含量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0年01期

4 彭文;王江勇;;软体动物血蓝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1年03期

5 张秀丽;刘庆慧;程江峰;陈文博;;血蓝蛋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7期

6 邱德全;杨士平;邱明生;;氨氮促使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凡纳滨对虾发病及其血细胞、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J];渔业现代化;2007年01期

7 陈锋菊;严芳;杨平;;锯缘青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孙杰;王宝杰;孙姝娟;李晓华;姜珊;刘梅;蒋克勇;王雷;;中国对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9 杨晓斌;;间接凝集法测定ABO血型抗体[J];江西医学检验;2007年05期

10 洪阳;江超;周晓倩;叶琳;宋静芳;钟筑宁;崔蕾;;血清硫氧还蛋白、铁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伟;杜建喜;;海洋节肢动物血蓝蛋白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国建;对虾白斑综合症抗病力指标的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2 黄冰心;基于凝胶电泳的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孙杰;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分离纯化、基因克隆及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张亚南;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血红蛋白的类酚氧化酶活性及其cDNA克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严芳;甲壳动物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6 荆昭;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血红蛋白的类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小丰;锯缘青蟹黄水病的血液指标及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2 贾佳;硫氧还蛋白系统在衰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3 金彩霞;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严芳;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5 陈宇锋;Cu~(2+)或Zn~(2+)及Cu~(2+)与Zn~(2+)交互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生理生化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成琰;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表达上调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吉艳霞;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肝硬化血清蛋白的初步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彦飞;注射病原菌、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亿平;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还蛋白系统的表达纯化及定点突变[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晓慧;黑曲霉硫氧还蛋白体系基因的克隆、鉴定、融合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应,狄春辉,张颖妹,宋泉声,马大龙;人硫氧还蛋白及其变异体对TF-1和NFS60细胞的凋亡抑制和促增殖效应[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鱼艳荣,刘希成,张彦明,王晶钰;革兰氏阴性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0年02期

3 陈丽娇,郑明锋,李怡宾;南美白对虾多酚氧化酶的生化特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雷,李光友,毛远兴;口服免疫药物后中国对虾某些血淋巴因子的测定及方法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5年01期

5 章跃陵,王三英,彭宣宪;虾类免疫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J];海洋科学;2000年12期

6 冯从经,杜予州,陆自强,符文俊;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清中酚氧化酶原的性质[J];昆虫学报;2005年05期

7 陈政良,朱锡华;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模式识别作用”及其免疫生物学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8 陈国福,黄P",宋晓玲;对虾免疫机能研究概况[J];水产学报;2004年02期

9 樊廷俊,汪小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物化学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10 章跃陵,陈俊,林伯坤,黄通旺,刘光明,邹湘辉;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血细胞凝集活性初探[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跃陵;南美白对虾类Ig的定性、功能和免疫分子进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跃陵;叶向群;陈洁辉;黄通旺;胡忠;李远友;;凡纳滨对虾28.5kD血蓝蛋白的降解新片段[J];中国水产科学;2008年03期

2 潘鲁青;李彦飞;;注射病原菌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章跃陵;林伯坤;陈俊;胡忠;黄通旺;严芳;;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细菌凝集活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6年06期

4 林惠山;戚隽渊;乔燕平;;凡纳滨对虾高产养殖水质优化技术探讨[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4期

5 梁艳,黄P",易志刚,张培军;对虾组织膜蛋白制备方法及其多肽组成[J];中国水产科学;2005年03期

6 陈优胜;张小森;易才妙;;凡纳滨对虾诱食剂的筛选和高效配合饲料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S1期

7 斯烈钢;吴雄飞;王建平;;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黑龙江水产;2006年03期

8 郑连明,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周美玉,王桂忠;凡纳滨对虾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王鸿霞;吴长功;张留所;相建海;;微卫星标记应用于凡纳滨对虾家系鉴别的研究[J];遗传;2006年02期

10 李纯厚;秦红贵;贾晓平;田丽霞;;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J];南方水产;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玲玲;章跃陵;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亚基变体的克隆与表达[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珊;章跃陵;李远友;;一种新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切体cHE1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章跃陵;赵贤亮;彭宣宪;李远友;;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Ig-like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究[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小龙;杨林;习欠云;熊接华;江青艳;张永亮;;复合植物多糖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小龙;杨林;习欠云;汪元梅;江青艳;张永亮;;凡纳滨对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李二超;陈立侨;曾增;禹娜;熊泽全;陈雪芬;JianG.Qin;;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和消化酶活力、血蓝蛋白含量和肝胰腺组织学结构的比较[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杨利艳;曹文红;吉宏武;章超桦;;超低温速冻凡纳滨对虾的保水工艺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曹平;黄翔鹄;李长玲;;颤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世平;吴灶和;简纪常;;沼泽生红冬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丁兆坤;辛文伦;陈秀荔;肖群平;陈晓汉;;凡纳滨对虾亲环素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凡;“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食味劣化及调控”通过鉴定[N];中国渔业报;2010年

2 缪翼;“低盐凡纳滨对虾饲料风味改良剂”获国家专利[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水产原良种新增13品[N];中国渔业报;2011年

4 记者 侯小健;海南应建全国水产苗种南繁基地[N];海南日报;2009年

5 金阅;南海所调研四省对虾养殖现状[N];中国渔业报;2009年

6 ;河豚毒素实验疫苗的不同剂量对免疫效应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麦国荣;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金忠文 华建权 戴海平 吴仲宁;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N];中国渔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婷 董颖;一方蓝色家园的拯救之道[N];浙江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范南虹;海南3项科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N];海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芳;甲壳动物血蓝蛋白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张莹;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因子功能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夏西超;KK-4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华;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的调控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健;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D];中山大学;2012年

6 侯纯强;水中钙浓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及生理生态学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喜莲;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体重调控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鉴定及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章跃陵;南美白对虾类Ig的定性、功能和免疫分子进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丁森;海水和淡水条件下不同蜕壳时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态学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彪;光照和温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敏;发酵制备腺苷甲硫氨酸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的应激保护[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2 黄天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病原菌和多巴胺作用下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免疫活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金彩霞;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张新节;三种水环境下,,饲料钾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珊;一种新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切体cHE1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6 杨金芳;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彦飞;注射病原菌、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赵贤亮;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Ig-like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9 王亮;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冰温气调保鲜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淑湘;不同冷藏条件对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0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180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