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分子布尔逻辑和模糊逻辑系统的研究及其在石墨烯智能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2-26 14:32
【摘要】:分子逻辑与计算装置是一种基于物理、化学、生理过程中分子砌块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信息处理过程的分子级装置。它有望解决传统电子计算机由于晶体管电路尺寸和性能极限所带来的量子效应问题,电子线路间信号串扰问题,不可逆计算所带来的巨大能量耗散等问题。并且通过分子逻辑与计算装置构建出具有数字化、多组分组合分析、智能分析、“探测并执行”能力的生化传感装置,将在纳米科学、生化分析、生物医药、环境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分子逻辑与计算研究仍面临诸多问题,如:逻辑输入输出非同一性问题、逻辑门连接性问题、输入或副产物累积问题、二态性难以区分问题等。而且“从逻辑到传感”构建实用的逻辑传感分析系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仍面临数字化响应不理想、信号无法甄选和利用、输入-输出编码模式匮乏等难题。因此,发展新的分子逻辑与计算模型,提出新的逻辑与计算理论,应用新型多功能性材料,开发新的模块化系统,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分子逻辑与计算装置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如何构建分子逻辑门与实现分子逻辑系统的有机连接,如何构建人工神经元与解决信号模糊化等问题,针对以石墨烯纳米材料为平台,结合核酸适配体、Fenton反应、金属离子、有机染料等物质建立逻辑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1.基于双功能还原态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纳米开关用于检测汞离子和逻辑门操作 廉价、稳定的有机染料与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金纳米等)相结合,有利于设计和构建多功能传感器。本章中,通过简单混合还原态石墨烯氧化物(rGO)和有机染料吖啶橙(AO)制得AO-rGO荧光纳米开关,并利用rGO对Hg2+的选择性吸附和其高效荧光猝灭能力,建立一种免标记、简单、灵敏测定Hg2+的新方法。此外,半胱氨酸(Cys)能与Hg2+高效结合,使Hg2+脱离rGO,导致AO荧光再次猝灭。因此,可以构建Cys-Hg2+驱动荧光可逆开关,用于禁止逻辑门操作。该有机染料-碳纳米材料通用策略可潜在应用于其他免标记生物纳米工程、分子级化学传感与计算以及环境健康科学等领域。 2.基于Fenton反应诱导DNA裂解实现荧光增强检测羟基自由基和Fe2+ 近年来,有许多利用外部竞争物质调控石墨烯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作用,从而构建光学传感器的报道。但是,通过割裂探针直接切断FRET的研究还很少。本章报道了一种新型DNA-石墨烯氧化物(GO)-Fenton混合系统,利用了GO的荧光猝灭能力和羟基自由基(HO·)对DNA探针的选择性割裂作用,实现FRET作用调控,从而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Fe2+和HO·的新方法。由于7π-π堆积作用,荧光团标记DNA与GO自组装形成复合物,导致荧光团荧光几乎完全猝灭。Fenton试剂生成的HO·可诱导割裂被吸附DNA链,使标记荧光团的DNA碎片从GO表面释放出来,从而恢复荧光。因此,荧光恢复依赖于HO·和Fe2+的浓度。实验表明,增加的荧光强度与Fe2+和HO·的浓度呈正比,线性范围从10nM到1μM,检测限为2.4nM。此外,Fenton-DNA割裂开关还可以用于区分铁元素的价态(如Fe2+和Fe3+)。与传统方法相比,所用DNA不需要修饰巯基、氨基等共价作用基团,从而简化了功能化探针的步骤,并且GO还大大降低了背景信号。该通用策略可潜在扩展应用于检测自由基清除剂,研究新的类Fenton反应,体内ROS的检测和成像,监测割裂酶活性和环境污染物分析等。 3.基于还原态石墨烯氧化物模糊逻辑检测G四联体DNA及其裂解试剂 G四联体(G4)结构的检测可以有力推动G4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并且有利于发现新型DNA割裂抗癌试剂,构建基于G4构型变化的生物传感器和分子开关。但是,现有的G4结构检测方法,还存在费时、费力、相对昂贵、需要大型仪器等不足。本章结合纳米技术和模糊逻辑理论的优点,发展了一种基于有机染料-rGO复合物的简单、无标记、通用的策略,用于荧光智能检测G4DNA、HO·和Fe2+。利用AO-rGO复合物作为纳米过滤器、纳米开关,结合rGO与不同构型DNA作用力的差异,实现了目标分析物的有效区分和定量检测。实验表明,AO-rGO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会随G4DNA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两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6-338nM,检测限为2.0nM。而Fenton试剂会重新猝灭G4DNA-AO-rGO复合物的荧光,Fenton试剂浓度与被猝灭荧光的强度呈非线性关系。但是,Fenton试剂浓度以10为底的对数与猝灭的荧光强度呈正比关系,线性范围为两段,分别为0.1-100μM和100-2000μM。此外,还发展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新型智能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模糊逻辑可以模拟人的推理、解决复杂和非线性问题、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语言描述等特点。该方法未来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系统、环境检测系统以及分子级模糊逻辑计算系统。 4.基于石墨烯化学系统的布尔逻辑树用于分子计算和智能分子搜索查询 近年来,使用生物化学分子或者生物元件作为砌块,构建新型人造计算装置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分子计算装置的构建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如何连接分子事件成为有用的装置。本章中,利用布尔逻辑分析并组织连接石墨烯、有机染料、凝血酶适配体以及Fenton反应等化学事件形成布尔逻辑树。并利用这些化学事件网络执行荧光组合逻辑(包括基本逻辑门和复杂的联合逻辑环路)和模糊逻辑计算。基于布尔逻辑树分析和逻辑计算,这些基本的化学事件可以作为可编程“字符”,化学相互作用作为“语义”逻辑规则,从而可构建分子搜索引擎用于智能分子搜索查询。该方法有利于发展分子级高级逻辑“程序”,未来有望应用于生化传感、纳米技术、载药系统等。 5.pH感应分子神经元用于逻辑计算、信息编码和加密 脑环路具有强大记忆、联想、推理等功能。为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使用人工分子系统或电子装置来设计神经元类似物。但是,目前还没有提出一个合理的分子神经元模型。本章中,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共振光散射光谱技术研究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刚果红(CR)染料的pH依赖响应,展示了利用CR如何构建分子神经元以及表现出类神经元行为。所提出的分子神经元模型使用分子基团作为“树突”以接受环境刺激输入(如pH),分子母体作为“胞体”以执行整合功能,光谱性质的变化作为“轴突以产生输出。通过将简单的分子看作McCulloch-Pitts神经元(线性阈值门),可设计实验用于执行大批量并行逻辑计算,并且借助分子神经元内在的超高信息密度进行字符信息编码以及分子加密。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可以用作通用人工神经元,并具备环境刺激应答、分子事件模式识别、推理判决等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57.3;O61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洪松;刘大博;;石墨烯的制备及石墨烯/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2 陈成猛;杨永岗;温月芳;杨全红;王茂章;;有序石墨烯导电炭薄膜的制备[J];新型炭材料;2008年04期

3 黄桂荣;陈建;;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J];炭素技术;2009年01期

4 周俊文;马文石;;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3期

5 李智军;张晖;薛河;;石墨烯纳米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6 王平华;王志刚;刘春华;唐龙祥;向康;;基于π-π相互作用合成星型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4期

7 王灿;詹亮;乔文明;凌立成;;爆炸法合成石墨烯(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8 翟译晨;翟冠杰;;后摩尔时代取代硅的微电子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韩鹏昱;刘伟;谢亚红;张希成;;石墨烯与太赫兹科学[J];物理;2009年06期

10 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李飞飞;陈永胜;;石墨烯—聚合物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胡连哲;韩双;李海娟;徐国宝;;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材料及新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董良旭;张春梅;陈强;刘福平;;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彭海琳;刘忠范;;狄拉克纳米材料与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陈永胜;;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徐宇曦;石高全;;石墨烯和卟琳的超分子组装及其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杨乃亮;翟锦;王丹;;利用二维石墨烯桥增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生电子的传输[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卢春华;李娟;朱春玲;杨黄浩;;基于石墨烯的生物大分子传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庄;;Sp~2类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癌症治疗与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士才;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光电性质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沈博;含银、铜、铋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姜全国;掺杂及电场条件下石墨烯若干催化过程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芝婷;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苗萌;小分子在二氧化钛和石墨烯表面吸附与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刘啸宇;石墨烯基和氧化锌基多层薄膜的气相沉积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吕晓玲;石墨烯体系中自旋及谷极化的电子输运性质[D];吉林大学;2014年

8 李威;基于微纳光纤的石墨烯超快全光调制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谢超;基于石墨烯与硅纳米结构高性能光伏器件的构造与光电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同辉;有机气相沉积过程中分子位相转变和双层石墨烯带隙打开的理论和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振华;石墨烯传感性能理论计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站站;聚合物共价修饰石墨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杜蛟;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检测[D];苏州大学;2014年

4 侯文俊;石墨烯增强尼龙6纤维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邢艳敏;绝缘衬底上石墨烯的形成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峗;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晓彤;石墨烯及柔性器件在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亮;石墨烯改性石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金霞;石墨烯掺杂碳印刷阵列电极的制作及其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10 李坤阳;纳米氧化石墨烯基底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基因转染和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2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392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