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分异视角下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以“上海12.31踩踏事件”为例
【图文】:
0日)注释:由于本文数据较少(只有27组),故设定最大分段数为4。对于可能存在的不同分段数,,需要利用公式6确定网络舆情的最优分段数,计算得到a23=1.0001/1.3480=0.74191<a34=1.3480/1.3947=0.96651,故认为网络舆情演化的最优分段数越大越好可能为3和4,且将K=3和K=4时的变差极小值代入公式3,得到F值分别为0.10712和0.36024,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检验值(3.028),但K=4时的F值更接近检验值。因此,可以判断“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的时间演化路径应该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图1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时间演化路径①形成阶段(2014年12月30日-2014年12月31日)。该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爆发且网络舆情刚刚形成,只有少数具有非常规突发事件“早期”意识的社会大众关注“以往”的踩踏事件。此时的网民成员多为科学研究型、法律和道德敏感型群体,这些人多是为了开展监测衍生舆情工作、知晓踩踏事件而搜索相关信息。②扩张阶段(2014年12月31日-2015年01月03日)。该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脉冲式”迅速增长趋势,多数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获悉踩踏事件相关信息并发表个人评论,加速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此时的网民成员多为具有“羊群效应”的舆情信息跟随者,其主要基于权利(成为意见领袖)、成就等内源性动机和利益、好奇等外源性动机而知晓、了解和参与踩踏事件的信息扩散。③衰退阶段(2014年01月03日-2015年01月20日)。该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时间“幂律衰减”分布,具有典型的网络关注长尾特征,即当踩踏事件关注的机会成本较高时,多数网民会大幅降低其关注投入。此时剩余关注的网民成员因其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产生行为惯性,会有意或无意识地继?
事件的经验总结工作。在分析网络舆情时间演化的基础上,本文同样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确定我国大陆31个盛直辖市、自治区的“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关注度指数,据此进行该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空间集聚分析。运用GEODA软件,按照公式8、公式9得到如图2所示的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中国大陆)空间集聚效应。(a)全局Moran'sI指数分布(b)局部Moran'sI指数分布图2基于中国大陆的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空间集聚效应由图2(a)可知,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在我国大陆地理区域内的全局Moran’sI指数为0.442097,表明该事件在我国大陆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且集聚程度中等偏下,可知国家政府对大陆地域整体网络舆情的监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降低空间高集聚度的不利因素也将影响国家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由图2(b)可知,上海12.31踩踏事件网络舆情的局部Moran’sI指数存在>0和<0两种情况,且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我国大陆区域内形成了“高峰型”空间集聚和“低谷型”空间集聚两个局部空间集聚区域。其中,“高峰型”空间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上海12.31踩踏事件发生地上海市及江苏、安徽、浙江3个毗邻省份,呈现了较高的网络舆情关注度。可见,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地邻近地区具有“高峰型”空间集聚特征。而“低谷型”空间集聚区主要集中于距离上海12.31踩踏事件发生地较远的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陕西6省(自治区),呈现了较低的网络舆情关注度。可见,距离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地较远的西部地区具有“低峰型”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对比上述两个集聚区发现,“高峰型”空间集聚区人口密度较高、网络资源丰富、整体强势搜索(人们更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件),而“低谷型”空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非对称性危机事件的演化仿真研究”(编号:13YJCZH062)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敬宏;李欲晓;方滨兴;刘颖;;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生成及管理[J];当代传播;2010年04期
2 徐勇;马国霞;郭腾云;;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模拟方法——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3 谌楠;王恒山;武澎;;基于尖点突变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状态的研究[J];电子政务;2012年12期
4 毕新华;于宝君;齐晓云;;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及阶段分析[J];情报科学;2008年02期
5 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1年09期
6 朱恒民;苏新宁;张相斌;;互联网舆情演化的动态网络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7 姜珊珊;李欲晓;徐敬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8 张一文;齐佳音;马君;方滨兴;;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情报杂志;2010年09期
9 兰月新;邓新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8期
10 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锦华;;网络论坛编辑引导舆论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2 方付建;汪娟;;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政府回应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黄鑫;陈志兴;;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初探[J];才智;2012年06期
4 朱昱;林忠;李晓;;基于GIS的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优化——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刘艳华;徐勇;刘毅;;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6 刘笑明;李同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定量化评价研究——以杨凌、关中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7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空间依赖、空间异质与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8 李婷婷;伍世代;李永实;王强;骆骐;;福建省经济空间增长变异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9 叶盛世;汪青云;;微博舆论危机背景下的企业信息策略研究——以惠普“质量门”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10 邓吉军;黄海燕;;企业信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刚;谢科范;吴倩;;从权型决策团队的应急决策集结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雪艳;张洪;;基于可信度理论的政府微博热点信息公开研究[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刘邦凡;;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A];学习“十八大”精神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陈龙;王海华;关婧;李铮;;京津冀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的空间关联度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5 齐佳音;屈启兴;张一文;钟永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决策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袁晓芳;基于情景分析与CBR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艺;应急云环境下任务导向的应急组织敏捷协作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吴倩;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集群决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保华;基于随机网络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推演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白黎;基于非正式创新网络偶发因素对企业间智力资本转移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舒其林;“情景—应对”模式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配置调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天虹;网络事件形成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芦丽琴;媒体舆论与司法进程互动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王旭;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中聚焦爬虫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肖炜煌;网络突发舆情及其监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庆勋;互联网的发展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影响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1年
6 汤翠华;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婷;我国新闻网站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晶;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齐晓云;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段秀云;企业信息系统柔性多维度分析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安;;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J];安全;2007年06期
2 程曼丽;;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鞠彦兵;王爱华;;突发事件影响度评价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4 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建立初探——概念界定与基本维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J];今传媒;2008年02期
6 吴渝;杨艳蓉;吴焕政;;基于两层可变聚类系数无标度网络的即时信息传播建模和仿真[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吴渝;杨涛;肖开洲;;BBS突发舆情分析及基于小世界网络的预测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唐曦;黄燕;邱菲菲;黄余明;;互联网地图搜索引擎视觉质量的模糊评价与可视化分析[J];测绘科学;2011年03期
9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10 谭成文,李国平,杨开忠;中国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孙多勇;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下个体与群体行为决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杜阿宁;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喜亮;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赵云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群;;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2 曹效阳;曹树金;陈桂鸿;;网络舆情的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J];情报科学;2010年02期
3 戴媛;郝晓伟;郭岩;余智华;;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模型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5期
4 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0年05期
5 李鹏;;网络舆情监管难题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6期
6 姜胜洪;;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规律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7 顾明;;论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8 曹劲松;;政府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2010年15期
9 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6期
10 郝英杰;马海红;彭军林;;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规律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5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7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方山县政协主席 林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 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N];山西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陈t熀
本文编号:2537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53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