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认知-行为视角下多重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23:58
【摘要】: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深入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转变,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进入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关键转型期。研发投入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成为了各界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主要从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以及制度基础观探讨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这三种视角关于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资源异质性、制度等客观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但是对于这些客观因素是如何被企业认识和解读并最终影响企业行为选择的这一内部机制的探讨却十分有限。基于这种研究不足,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行为视角或者认知视角探索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认知-行为因素,并得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和影响力的研究发现。然而,其研究结果和结论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产生这些研究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前期研究割裂企业的行为与认知的联系,只是单独考察企业对绩效反馈结果的响应,忽略组织对经营期望落差的认识在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2)前期研究对中国情境特征在塑造企业认知和行为时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揭示还不够充分,既没有考虑转型经济体企业多重期望目标平衡等战略柔性的需要,也没有对中国情境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本文将结合中国独特的情境特征,从认知-行为的视角出发,对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考察企业对经营期望落差的认识及影响这种认识的重要情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对中国情境的把握,本文重点考虑多重经营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影响组织认知经营期望落差这一问题的相关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以下三个问题:多重经营期望落差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在面临不一致的经营期望落差时,历史经营期望与行业经营期望哪个结果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更大?如何解释不同企业在决策情境中行为的差异性,决策者特征以及决策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调节作用?在完成理论模型和假设推理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2008-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来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假设,对不同类型的多重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大样本的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如下发现:相比一致的经营期望落差组合,不一致的经营期望落差组合的企业研发投入更低。当行业期望落差与历史期望落差不一致时,高历史落差-低行业落差的组合比高行业落差-低历史落差的组合的研发投入更低。高管团队特征及其所处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区域制度环境均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情境调节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多重经营期望落差下企业动态调整期望水平的认知-行为模型,该模型弥补了前期研究在企业认知参与影响绩效反馈问题上的研究空白,对于进一步拓展认知-行为视角下的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本文将组织中的关键决策主体——高管团队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等情境因素纳入到企业研发决策的绩效反馈模型中,弥补了在企业问题搜寻触发与经营期望落差作用机制生效边界条件问题上前期研究的不足,有助于加深现有研究对问题搜寻机制的理解,对完善企业行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绩效反馈,落差,团队规模,经营期


图 6-1 绩效反馈不一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当两种绩效比较结果不一致时,,高历史落差-低差的组合的研发投入更低。由上表模型(2)的响不一致性线的斜率(b1-b2)显著为正值(斜率=0.0)的企业研发投入要低于右侧(H 高-S 低),这表一致时,相比于高行业落差-低历史落差的组合更低的企业研发投入。因此,本文假设 H2 得到规模的调节作用高管团队规模调节了多重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队规模越大,由于多重经营期望落差带来的企业(3)的响应面分析数据结果可知,在引入团队规模H×S、S2 的交互项后,模型的解释力有了显著的

团队规模,经营期,落差,性别差异


(a)高管团队规模较大 (b)高管团队规模较小图 6-2 经营期望落差不一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高管团队规模的调节)6.2.3 高管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假设 H4 提出,高管性别差异调节了多重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高管团队女性成员比例越高,由于多重经营期望落差带来的企业研发投入面影响会减弱。由下表模型(3)的响应面分析数据结果可知,在引入性别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9.2;F273.1


本文编号:264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64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6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