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291.4
【图文】:
员、本务司机、驼峰调车层长、驼峰信号员、驼峰调车司机、编组调车区长、编尾信号员、编尾调车司机、出发场值班员和信号员、后方站业务端。其中到达场子系统涉及前方站业务端、到达场值班员操作端、到达场信号员操作端、本务司机操作端。各个业务操作端根据岗位业务操作,修改业务数据结构,进而反馈给数据处理层即上一层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此外,根据机车出入段需求,增加机务段业务端辅助操作,为了培训功能,增加教师管理端对业务操作端进行管理。根据功能不同,将系统分为动态实体模拟平台、通信子系统、业务控制子系统。2.1.1 动态物理模拟平台编组站工作过程动态物理模拟平台,是用于演示现场真实环境下轨道线路、信号灯、道岔、车辆的工作状态。其中,系统采用三级六场的单方向车场,并配有机务段的编组站模型,主要模拟编组站的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发车等工作。
当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回码时,车辆位置/方向速度存储的是红外线编的位置;当对车辆的速度进行回码时,车辆位置/方向速度存储的是值由两位数组成 AB,构成规则为:A 的取值为 0 表示停车,1 表示,B 的取值为 1-9,表示 9 个速度档位;CRC 是校验码,通过类型+置/方向速度的 16 进制总和来确定。模型设备构建型设备组成分为基本轨、导曲线轨即弯轨,直轨、尖轨、护轨所构成,道岔的和转辙机组成,为了模拟现场的道岔电控变化,模拟道岔转辙机来控开道岔的转换,根据道岔的方向,道岔可分为顺向道岔和逆向道岔,实体沙盘中,道岔分为交叉渡线道岔和普通道岔。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统传感通信网络传感网通过基于 zigbee 的单片机群无线通信的广播方式,发码设备机、车辆速度控制、车辆位置探寻等基础设备,将发码设备层的道状态控制、车辆位置探寻发码器通过串口形式与发码机位层交互控机层再将控制结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层,进而形成将系统的实时据数理层,数据处理层通过与业务层的业务命令交互,逆序依次交基础设备完成业务工作命令,进而重新传达系统的新状态下的感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汉兴;到达场防止车辆(列)溜逸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7年11期
2 祝庆增;;编组站设计中驼峰平均推送坡度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87年02期
3 邓西平,滕传琳;计算机模拟在编组站“到达场—驼峰”系统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8年04期
4 魏瑜,黄鹤群;关于编组站到达场通过能力的计算[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9年01期
5 张超;国标编组站到达场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年05期
6 王前进;张蕾;;到达场推峰进路电路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2012年04期
7 颜颖;到达场列车反向接入在车站改造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李永贵;;邯郸南站修建峰前到达场及增加编组线必要性分析[J];铁道勘察;2013年04期
9 陆凤山;编组站到达场股道数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1年02期
10 卢万胜;;乔司站到达场施工运输组织方案优化研究[J];上海铁道科技;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彦;;优化站内作业组织,做好车站调度员工作[A];技师·传承[C];2016年
2 常魁星;郑生田;刘洋;雒亚琴;;安徽合芜铁路首次开通信号封锁点[A];今日轨道交通(最佳版)(2016年1月 总第26期)[C];2016年
3 穆进怿;;太中线引入迎水桥站改建方案研究[A];第十二届铁路站场枢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刘爱平 通讯员郝子琼;创建和谐班组创新安全文化理念[N];人民铁道;2009年
2 薛贵宝邋朱金霞;“拦路虎”严把安全关[N];人民铁道;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军 本报通讯员 张红梅;让“电子车长”耳聪目明[N];人民铁道;2010年
4 惠鑫 赫庆春 陈旭东;不懈怠:标准化建设永远是进行时[N];人民铁道;2009年
5 刘爱平邋杨湘平;多项措施保站场畅通[N];人民铁道;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木南;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李益民;基于空费系数的编组站到达场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段蕴桔;编组站到解系统协调分析及合理股道数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露;到达场联锁功能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鹏;编组站列车到达规律及到解系统能力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田哲涛;铁路编组站(三级六场)到达场作业系统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海岩;编组站点线能力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郭玲玲;语言的文化减元与增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8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76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