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子图像与位置之间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4 20:46
【摘要】:Chun和Jiang(1998)提出人们在特定场景中搜索固定目标时,他们对重复多次出现场景的搜索速度快于对首次出现场景的搜索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背景线索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搜索场景中的干扰子图像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锁定关系指的是搜索场景中各个项目的图像特征和它所在的空间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本文包括两项研究,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识别强度的图像信息与位置信息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实验一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面孔图像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在天津市某大学招募的32名大学生被试,实验材料为面孔图片。采用的是2(面孔特性:相同面孔,不同面孔)× 2(时间阶段:学习阶段,测试阶段)× 35(组块)×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的混合实验设计,面孔特性为被试间变量。学习阶段的搜索场景提供了不变的干扰子位置信息和对应的独特的图像信息,测试阶段保持位置信息固定但转换各个干扰子之间的图像信息,从而打破二者之间的锁定关系。在保证其空间布局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空间布局与图像特征之间的冲突关系。结果发现在学习阶段与测试阶段的转化过程中,背景线索效应量明显地减小。实验二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相对弱化识别强度的图片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在天津市某大学招募的32名大学生被试,实验材料为图像识别强度较弱的面孔图片。采用的是2(面孔特性:相同面孔,不同面孔)× 2(阶段:学习阶段,测试阶段)× 35(组块)×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的混合实验设计,面孔特性为被试间变量。结果发现在学习阶段与测试阶段的转化过程中,背景线索效应量并没有减小。研究二通过实验三探讨图像信息与搜索任务的联结紧密性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实验三探讨当图像信息的特征作为搜索任务的区分标志时,图像信息与位置信息之间的锁定关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在天津市某大学招募21名大学生被试。采用的是2(面孔特性:相同面孔,不同面孔)× 2(阶段:学习阶段,测试阶段)× 25(组块)×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的混合实验设计,面孔特性为被试间变量。实验三将面孔图片的性别作为区分目标与干扰子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图像信息的变化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在测试阶段的五个时间组块中都出现了背景线索效应量的减少。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锁定关系的打破削弱了已经习得的背景线索效应,视觉搜索中图像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是以整体的形式进行储存的。(2)干扰子图像特征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与其图像识别强度有关。(3)干扰子图像特征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与其图像信息与搜索任务的关联紧密程度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图文】:
但是被试看不到这些位置。场景中有12个项目,分别是1个目标T和11个干扰逡逑子L。目标T有向左或向右旋转90°两个朝向,干扰子L有顺时针旋转0°、90°、180°和逡逑270°四种方向,如图1。被试的任务是又快又准地找到目标T,判断它的朝向并做出按键逡逑反应,如果目标T指向左边则按Z键,如果目标T指向右边则按/键。在被试进行搜索判逡逑断任务之后会出现一个空屏幕,在这个空屏幕上会有一个对之间搜索反应判断正误的声逡逑音反馈。如果被试在上一个屏幕的搜索任务中判断正确,则会反馈出一个音调较高的声逡逑音。反之,如果被试在上一个屏幕中没有给出正确的判断,电脑则会给出一个低音调的逡逑声音作为反馈。一秒的休息间隔后,被试进行下一个试次的任务。逡逑同时,在最早的实验中研究者也将场景背景严格定义为各个字母的之间空间布局,逡逑并将依据背景将搜索场景分为两类: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重复场景指的是这个场景在逡逑每个时间组块中出现时干扰子L和T目标的空间位置保持固定,新异场景指的是这个场逡逑3逡逑
被试对两种场景的搜索时间都有所下降。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的是在搜索阶段中后逡逑期被试对旧场景的搜索反应时要显著低于对新场景的搜索反应时,并且二者反应时之间逡逑的差异不断扩大,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图2为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结果图。逡逑13CH3邋1逦逦逦逡逑柳令卿薪场褒_逡逑1200邋]1逡逑S邋\逡逑^邋11DO邋-邋'邋|逡逑l1000|逡逑秘邋900-逦\*vv\邋A邋!逡逑800邋-逡逑5逦10逦15逦20逦25逦30逡逑时间组块逡逑图2背景线索学习效应的实验结果图逡逑这种随着实验时间而不断扩大的反应时差异说明被试从不断重复的旧场景中学习到逡逑了一些搜索线索从而促进了对重复场景中目标的搜索速度,减少了其搜索反应时。这种逡逑由于对重复场景中搜索线索的学习导致的搜索反应时的促进现象被称为背景线索效应,逡逑在搜索后期旧场景和新场景在时间组块中的平均反应时趋于稳定时,两类场景的搜索反逡逑应时差异就是背景线索效应量。背景线索效应是指由于目标与特定的背景多次重复出逡逑4逡逑
Chun和Jiang邋(1999)对经典背景线索效应范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来探讨物体图像特逡逑性是否会影响背景线索效应。搜索场景中干扰子是一些非垂直轴对称图形而目标是垂直逡逑轴对称的图形,具体材料见图3。逡逑0邋/逡逑图3邋Chun和Jiang邋(1999)的实验场景图逡逑任务同样是在众多干扰子中又快又好地找到唯一目标(垂直轴对称图形),并按下键逡逑盘上对应的特定的键,紧接着场景中的各个干扰子和目标的位置会被一些字母所代替,逡逑被试需要对目标出现位置的字母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同时依旧设计两种场景,一致性逡逑场景(consistentscene)指的是当某一套固定的干扰子图像在场景中出现时,目标的图像逡逑也固定,此时干扰子的图像特征成为对目标的搜索线索。而非一致性场景场景(variable逡逑scene)中干扰子的图像是随机呈现的,并不对目标图像有预测作用。通过比较一致性场逡逑景和非一致性场景的搜索反应时差异就能知道在一致性场景中被试是否可以利用搜索客逡逑体的图像信息来进行与目标图像的联结,从而促进被试的搜索效率。为了消除由于目标逡逑形状特异性带来的搜索反应时差异
本文编号:2769373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图文】:
但是被试看不到这些位置。场景中有12个项目,分别是1个目标T和11个干扰逡逑子L。目标T有向左或向右旋转90°两个朝向,干扰子L有顺时针旋转0°、90°、180°和逡逑270°四种方向,如图1。被试的任务是又快又准地找到目标T,判断它的朝向并做出按键逡逑反应,如果目标T指向左边则按Z键,如果目标T指向右边则按/键。在被试进行搜索判逡逑断任务之后会出现一个空屏幕,在这个空屏幕上会有一个对之间搜索反应判断正误的声逡逑音反馈。如果被试在上一个屏幕的搜索任务中判断正确,则会反馈出一个音调较高的声逡逑音。反之,如果被试在上一个屏幕中没有给出正确的判断,电脑则会给出一个低音调的逡逑声音作为反馈。一秒的休息间隔后,被试进行下一个试次的任务。逡逑同时,在最早的实验中研究者也将场景背景严格定义为各个字母的之间空间布局,逡逑并将依据背景将搜索场景分为两类: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重复场景指的是这个场景在逡逑每个时间组块中出现时干扰子L和T目标的空间位置保持固定,新异场景指的是这个场逡逑3逡逑
被试对两种场景的搜索时间都有所下降。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的是在搜索阶段中后逡逑期被试对旧场景的搜索反应时要显著低于对新场景的搜索反应时,并且二者反应时之间逡逑的差异不断扩大,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图2为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结果图。逡逑13CH3邋1逦逦逦逡逑柳令卿薪场褒_逡逑1200邋]1逡逑S邋\逡逑^邋11DO邋-邋'邋|逡逑l1000|逡逑秘邋900-逦\*vv\邋A邋!逡逑800邋-逡逑5逦10逦15逦20逦25逦30逡逑时间组块逡逑图2背景线索学习效应的实验结果图逡逑这种随着实验时间而不断扩大的反应时差异说明被试从不断重复的旧场景中学习到逡逑了一些搜索线索从而促进了对重复场景中目标的搜索速度,减少了其搜索反应时。这种逡逑由于对重复场景中搜索线索的学习导致的搜索反应时的促进现象被称为背景线索效应,逡逑在搜索后期旧场景和新场景在时间组块中的平均反应时趋于稳定时,两类场景的搜索反逡逑应时差异就是背景线索效应量。背景线索效应是指由于目标与特定的背景多次重复出逡逑4逡逑
Chun和Jiang邋(1999)对经典背景线索效应范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来探讨物体图像特逡逑性是否会影响背景线索效应。搜索场景中干扰子是一些非垂直轴对称图形而目标是垂直逡逑轴对称的图形,具体材料见图3。逡逑0邋/逡逑图3邋Chun和Jiang邋(1999)的实验场景图逡逑任务同样是在众多干扰子中又快又好地找到唯一目标(垂直轴对称图形),并按下键逡逑盘上对应的特定的键,紧接着场景中的各个干扰子和目标的位置会被一些字母所代替,逡逑被试需要对目标出现位置的字母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同时依旧设计两种场景,一致性逡逑场景(consistentscene)指的是当某一套固定的干扰子图像在场景中出现时,目标的图像逡逑也固定,此时干扰子的图像特征成为对目标的搜索线索。而非一致性场景场景(variable逡逑scene)中干扰子的图像是随机呈现的,并不对目标图像有预测作用。通过比较一致性场逡逑景和非一致性场景的搜索反应时差异就能知道在一致性场景中被试是否可以利用搜索客逡逑体的图像信息来进行与目标图像的联结,从而促进被试的搜索效率。为了消除由于目标逡逑形状特异性带来的搜索反应时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斐斐;任衍具;;空间情境提示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2 李琰琰;钱秀莹;;面孔识别真的具有特殊性吗?[J];人类工效学;2006年02期
3 葛列众,王松琴,何灿群;背景线索效应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4 彭小虎,王国锋,罗跃嘉;面孔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的独特性[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769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769373.html